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所謂艾灸,就是用艾葉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的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法是針灸學治法的一種。艾灸對寒、熱、虛、實諸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其機理在於艾條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這一作用是藉助火力的幫助,以腧穴為施灸點,以經絡為途徑來實現的。
中醫理論認為,灸法是補腎作用最強的方法,無毒無不良反應,不打針不吃藥,而且直接作用於人體腎部腧穴,能夠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黃帝內經》中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說明灸法具有特殊的療效,針刺與灸法各具所長。灸法還能補針藥之不足,針藥無法達到效果的時候,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艾草本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艾柱連續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的相互聯繫、絡屬的關係,致使其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進而循環至全身。正如《針灸大成》中所說:「艾柱又加雜草而成,其藥多為溫熱芳香之輩,藥有五味五氣,內合五臟,氣味擇經而行,各歸其所,其補陽主力更著」。
因此,常常艾灸身體腧穴,可以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
為什麼夏季艾灸的效果更好?哪些病症適宜夏季艾灸?
夏季陽氣旺盛,此時天、人氣機生髮最旺,艾灸時會出很多汗,有利於寒濕的排除,比如產後風、長期手腳冰涼、腰酸腿疼等,夏至之後很快進入三伏天,這時用灸法,效果非常好。
艾灸適應證廣泛,內外婦兒各科的急慢性疾病,都有適應證。如寒凝血滯引起的風寒濕痹、痛經、寒疝腹痛等。還有如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引起的腹痛、泄瀉。一些因為氣虛引起的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也可以治療。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等也可以防病保健。
艾灸的方法有艾卷灸、艾炷灸、溫灸三種。
1.艾卷灸
艾卷灸就是用紙包裹艾絨捲成圓筒形的艾條(又稱艾條灸),一端點燃,在穴位或患處施灸的一種方法。艾條灸最常用的灸法是懸灸法。
2.艾炷灸
就是將經過加工純凈的艾絨,製成上尖下圓的圓錐形艾炷,大小隨需要而定。施灸的壯數,可根據疾病的性質、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年齡大小以及治療部位不同而定。
3.溫灸法
溫灸的方法有多種,如溫灸器灸,針上加灸、蒸氣灸和鋪灸等等。溫灸器灸是利用專門工具施灸的一種方法。
艾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應根據患者所處的地域、季節、氣候和患者的病情、體質因人、因地、因時治宜。
2.進行施灸時要認真仔細,及時去除艾灰,避免燒灼皮膚,增加患者痛苦。如已潰破化膿,要用生理鹽水清洗,塗上凡士林。灸完後注意把火熄滅,以免燒破衣服或造成火災。
3.灸法雖安全,但是也有明確的禁忌症,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咳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病、皮膚癰疽瘡癤並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干坐著不動都大汗淋漓,是怎麼回事呢?
每天喝3杯綠茶,一個月後身體發生驚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