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越多,孩子做的越少?叛逆期來臨家長應該怎麼應對?答案在這裡

@ 2018-08-02

記得有位專家曾形容過孩子的叛逆期:「教育是一座摩天大樓的話,叛逆的問題就是這座大樓的地基」,我們都知道,如果地基沒有打好,很有可能整座摩天大樓就會轟然倒塌, 可想而知,孩子的叛逆問題是多麼嚴峻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等待叛逆期過去,而沒有真正瞭解叛逆期的根源,那我們的錯誤教育將會依舊下去,孩子之後的叛逆將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孩子叛逆期的核心原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的本質,為什麼孩子會突然變的叛逆呢?記得有一位教育老師說過:「孩子的叛逆行為是家長之前錯誤教育長期積累產生的」。我們的家長需要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造成了孩子走向叛逆呢?

我見過許多的家長帶孩子時,總是用擔心當做一切父母行為的藉口,阻止孩子的一切行為,制止了孩子因好奇心想要觀察、觸碰的一切事物,家長們仔細思考一下,我們禁止過孩子的哪些思想、行為和事物呢?您可能會說,很多事情因為安全、衛生就應該禁止孩子去做啊!是的,很多事情是需要禁止孩子做的,我想表達的不是討論是否禁止孩子,而是我們要明白禁止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為了證明這個結果,科學家在普度大學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是這樣的:

科學家在一群未成年人面前拿出了四本書,每本書上都寫了一句對本書的介紹,第一本書寫著:這是一本最暢銷的書;第二本書寫著:最有名的作者編寫;第三本書寫著:這本書的內容精彩勁爆;第四本書寫著:本書僅限21歲的以上的成年人閱讀;最後科學家問學生,你們最想看哪一本?如果是你,你如何選擇呢?最終結果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第四本。

為什麼?我想家長們心中也有了答案,那就是這本書有被禁止的味道,孩子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越想做,我們試想下有種情況,孩子原本在家中對剪刀沒有興趣,可是有一天孩子無意中去觸碰了剪刀,因為怕危險被家人立馬制止,從此你會發現,孩子總是會偷偷的去拿剪刀,被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禁止。

其實有時候對於孩子,不是因為孩子喜歡這個我們才禁止了它,而是因為我們禁止了,孩子才喜歡上了它。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約束的太過細膩,禁止孩子做這個,禁止孩子做那個,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家長總是囉利囉嗦,孩子被限制的越來越多,也必然會變得越來越想反抗。

心理學研究,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有了叛逆能力。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識,不再像之前那樣,家長說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會有自己的意識判斷,而且總想著自己可以做主做事,所以就出現了家長突然發現孩子兩歲之後會經常和家人對著幹,而且總愛說:「不」,總是不聽話等等調皮搗蛋的現象了。

佛吉尼亞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可怕的兩歲」,科學家把那些兩歲的孩子放在不同的房間中,房間裡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娃娃和一個30釐米高的玻璃隔牆,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這個30釐米的牆可是不算矮了,實驗人員把一個玩具娃娃放在孩子的面前,把另一個玩具娃娃放在玻璃 隔牆的後面,通過監控錄影顯示,雖然玩具娃娃一模一樣,但是孩子明顯對玻璃牆後邊的娃娃更感興趣。

面前的娃娃很快便失去了興趣,而努力去翻越玻璃隔牆去拿玻璃後邊的娃娃,根據統計顯示,孩子和玻璃牆後邊的娃娃玩的時間要遠遠大於面前的娃娃。有句俗話說:「越難得到的東西越好」,所以為什麼我們總是看到孩子去搶另一個孩子手裡的玩具,其實這個玩具家裡邊都有,而且是一模一樣的,在自己家裡可從來不怎麼玩。不光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如此,總覺得別人家的是最好的,別人家的老公多體貼啊,別人家的孩子更聽話......

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人們的內在訴求,而這些內在訴求背後的心理,就是叛逆的心理基本根源。我們仔細想一下孩子的行為表現,你會發現有一句話可以解釋: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以前更加困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我們就越想要得到它,也越會覺得它好,這就是對兒童叛逆行為最好的解釋了。

這句話還會讓我們明白很多孩子的問題和許多的現象,為什麼當一群孩子搶一樣東西的時候表現的那麼有興趣了,一旦其他孩子不玩了,這件東西所有孩子都放在一邊不玩了。為什麼別人家一樣的飯菜孩子吃的會那麼香了......等等。我們只有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我們才能明白孩子的行為體現。

1、教育孩子不要過多的囉嗦。

2、學會適當放手。

3、孩子的好奇心強,合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4、不要對孩子大發脾氣,或動手打孩子。

5、不要總是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要想更好的讓孩子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避免叛逆行為的嚴重出現,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家長們一定要做好孩子們的榜樣,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正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好的家庭環境可以無形中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