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一生最大的資本,是骨子裡的教養。那什麼是教養呢?
文:糖媽咪成長季
編:小墨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1
寒冬的深夜,一個和家人走丟的2歲孩子,在馬路上無助的邊跑邊哭。
一個送餐的外賣小哥,看見後趕緊停下了車,他耐心的問孩子家住哪裡,爸爸媽媽呢,但是孩子一直在哭,一句話也說不出,
外賣小哥趕緊報了警,看見孩子凍得發抖,他又趕緊脫下衣服裹在孩子身上,一直等到孩子父母趕來,他才放心地離開。
孩子是有多幸運,在如此寒冷的冬夜,遇見了一個,如此心地善良和溫暖的人,那個寒夜有個超級英雄,救了一個孩子,也拯救了一個家庭。
2
2017年11月,伊拉克發生7.8級地震,至少530人死亡,超過7200人受傷,地震後,在重災區,一個小男孩護送著一個小女孩。
向救難人員領取食物,路上他不斷輕拍小女孩的背部安撫。
「你還沒給她食物喔」小男孩輕聲向救援人員解釋。
幫小女孩拿到食物後,小男孩這才放心的要離開,一名救援人員把自己的午餐,和飲料送給他,他很是意外地笑了,反覆說著謝謝。
處在饑寒交迫和恐懼里,首先想到的卻不是自己,小男孩的舉動,讓很多人感動。人為善,福雖不至,禍已遠離,善良,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底氣和福氣。
3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董卿為了照顧輪椅上96歲高齡的嘉賓許淵沖老先生,很自然地選擇了跪地採訪。
她會在提問時,靠近老先生的耳邊緩慢的說,也會在和老先生對視時,跪得更低,保持和老先生平視或者仰視。
她跪在台上,和老先生談笑風生,卻給觀眾一種恰到好處的舒服自然和如沐春風,她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教養,令人肅然起敬。
有人說,最貴不過教養,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處處對他人的尊重、體諒和周到,細節顯教養,謙卑藏高貴。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是真正高貴的人。
4
一對農民工夫婦,剛從工地回來,鞋上沾滿泥土,他們怕鞋太髒弄髒地面,給便利店店員帶來額外的麻煩,於是丈夫脫下鞋,光腳進去買東西。妻子則在門口等待。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時刻考慮別人的周到,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他們謙卑、禮貌的,尊重每一個人,也希望他們,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5
一個背著沉甸甸書包的小男孩,把路邊倒地的共享單車一輛輛扶起來,有一輛自行車的腳撐壞了,他便把車子拖靠在了樹上。
窮養、富養,都不如讓孩子有教養,教養深植於一個人的骨子裡,付諸於行動中,流露在言語裡,有教養的人更懂得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梁曉聲曾這樣概括「文化」二字: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而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大抵也如此。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佳信與義。人有教養行走八方,無教養寸步難行。
願每一個有教養的人,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世界,會慢慢回報那些有驕傲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