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天然的好「玩具」,父母們別錯過哦!
小區的一條小路上,不知什麼時候堆了一堆沙子,一位小女孩跟奶奶路過時,兩眼放光就撲到了沙堆上。一瞬間,小女孩不僅衣服、鞋子沾滿了沙子,連頭髮里也藏進了沙子。
聽到小女孩「咯咯」的歡笑聲,她的奶奶反而呵斥起來:「髒死了!你看你!渾身都是沙子,還不趕緊下來拍乾淨!」奶奶一路罵罵咧咧,小女孩一路哭鬧著不願離開……
我心想,這位奶奶在她小的時候,也一定曾經喜歡玩泥沙,只不過年老了,就把快樂的經歷忘記了吧?
其實,小朋友經常玩泥沙有不少好處,平時休息或周末,多帶孩子出門「髒」玩吧!下面是父母們應該知道的三個「大」好處:
1、免疫系統方面:經常玩泥沙的孩子會更健康?
無論哪個小朋友都愛玩泥沙,這是天性使然。為什麼?從生物演化的角度分析,人類需要在幼齡時期,通過泥土接觸微生物,從而幫助身體的免疫系統發展。加拿大微生物學家布雷特‧芬利(B. Brett Finly)甚至建議父母讓小朋友「吃吃土」,說法有些誇張,但也表明了孩子經常接觸泥沙,身體會越來越壯是事實。那是因為泥沙里的有機物質、微生物能提高孩子身體免疫系統的容忍度。近年來,很多兒科醫生也反映,小朋友氣喘、過敏、肥胖、腸胃病幾率增加,很可能與孩子遠離泥沙環境有關。
印度有一位90多歲的老婦人Sudama Devi,10歲時由於家窮而跟玩伴開始吃泥沙,婚後丈夫也允許她吃。如今每天必吃1公斤,她會用饅頭蘸著泥沙吃,或用開水沖泡著吃。醫生們驚訝地發現,老太太每天吃泥沙竟然身體健康。她大概做到了雷特‧芬利所說的「吃吃土」。
但幼兒說絕不建議大家學Sudama Devi,因為這僅僅是個別的情況,人的腸胃不適宜這樣做。不過,父母們大可以帶孩子跟泥沙接觸,這也是如今泥浴盛行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平時玩耍時,父母不要帶孩子到垃圾場或有狗貓糞便污染的地方玩泥沙,應該選擇相對乾淨的場所。
2、心智成長方面:經常玩泥沙的孩子腦袋更靈敏?
小朋友常常很喜歡玩泥沙,他們一旦沒人阻撓就會忘我地玩起來,比玩任何玩具都要沉浸。除了幼兒說在前面提及的,這是人類演化的結果,小朋友不用教就會自動玩泥沙,以幫助身體的免疫系統發展,除此之外,這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需求。在過去人類社會中,孩子們沒有現在如此多人工化的玩具,但無論哪一個年代,小朋友都愛玩沙、玩石頭,因為這是他們智力啟蒙的一種方式。
泥沙的細小和冰涼的感覺,能刺激孩子小手的神經。大腦專家們常常認為,玩水、玩沙能幫助孩子大腦分泌一種稱為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神經營養素,幫助大腦神經元的連結,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義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台梭利也有相似的說法,說玩沙玩水能滿足孩子的手敏感期,促進孩子手指與大腦的協調,幫助孩子的手指和腦袋更靈敏。
除此之外,玩泥沙屬於開放式遊戲類型,沒有像玩具那樣有固定的或局限性的玩法。小朋友玩泥沙還可以很「百變」,他們可以肆意玩耍,從壘城堡到捏小動物造型,甚至是把手裡的泥沙想像成飯食或瀑布,不僅能幫助孩子的想像力發展,還能促進孩子的創造力的成長。
3、情緒方面:經常玩泥沙的孩子會更快樂?
無論哪個孩子,父母們都可以發現,孩子們在玩泥沙時,他們毫不例外地都非常開心快樂。一方面除了玩耍能促進孩子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愉悅感,另一方面,倫敦大學生物學家葛拉漢.路克(Graham Rook)也說,泥沙中含有「牝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vaccae),能幫助孩子情緒穩定和快樂,減少焦慮和低落情緒。
幼兒說很早就聽說過荷蘭的一些低齡孩子上學時,常常有玩沙子課堂。在課堂上,小朋友除了玩沙,還需要在沙子裡打滾,跟沙子盡情地接觸,老師們也鼓勵小朋友越投入越好,他們認為,「孩子的發展最重要,而不是其他東西」。孩子們回到家常常是渾身髒兮兮的,鞋子、口袋裡都是沙子。但你很可能不知道, 2013年,荷蘭孩子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評為世界上Top1最快樂的小孩,相比之下,我們的小孩僅排在第79,值得父母們深思。
推薦4個孩子玩耍的泥沙小遊戲,爸媽可以與孩子一起玩
1)壘泥沙城堡
2)讓泥沙「抓抓癢」
3)捏泥動物
4)用泥沙玩過家家
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父母們休息時,別錯過這種幸福哦!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