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名宿會認為,當今NBA聯盟的對抗程度遠沒80、90年代那麼激烈,甚至有些「軟」。一方面,這的確跟打法的改變(小球時代)有著很大的關係;另一面,在於一些規則的改變。比如進攻端handcheck的取消讓防守球員需要更加小心翼翼。
除此之外,如今這個聯盟,球員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似乎也遠不如那個時代,80、90年代的NBA到底是怎麼打球的?一部夢之隊的紀錄片很好地給出了這個答案。
眾所周知,92年奧運會是國際籃聯首次允許美國讓NBA職業球員組隊去參加奧運會。所以為了力爭拿到金牌重回世界之巔(88年奧運會,蘇聯奪冠),美國當時祭出了聯盟最為強大的陣容,包括喬丹、大鳥伯德、魔術師詹森這些最為頂級的超級巨星均在內。夢之隊的首次訓練,讓我們看到了巨星之間的激烈競爭。
喬丹「訓練館充滿了自我,每個人都想展現自己,展示自己為什麼能成為夢之隊一份子的原因」。卡爾馬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牛叉,是的,每個人。訓練營開始的第一天,每個球員都急於證明自己的出色」。
當一位記者問到,讓球隊中的誰去執行決定比賽勝負的一投時,喬丹和尤因爭先恐後回答「當然是我了!」
滑翔機德雷克斯勒「那是一次非常富有競爭性的訓練,我在想我們到底是不是一支球隊的?尤因當時不願意和大衛羅賓遜做隊友,他希望兩人分組互相對抗」
大鳥「你會聽到麥可喬丹說,我不想和魔術師合作,我要和他較量!」
「當時隊中所有球員對我的評價都是『他是一個很好的球員,但是他不可能成為魔術師』,而我天生就是個競爭狂,我要用所有的力量去占得上風征服魔術師」喬丹如是說。
大嘴巴克利「我和卡爾馬龍都是打大前鋒位置,我和他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所以我要證明我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前鋒,我比他強!」
郵差則表示「巴克利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但他認為他比我更出色?不可能,沒門。讓我們用實力見真章,我會讓他認為我也不錯啊!」
克里斯蒂安萊特納是當時夢之隊中唯一一名剛從NCAA被NBA選中的菜鳥,他回憶「第一次球隊訓練,巴克利從底線突破,在卡爾馬龍身上完成了強力隔扣,我覺得我無法相信我也是那堂訓練課的一部分」
雖然當時12人中有11人都是聯盟絕對的巨星,但首發畢竟只有5個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誰在訓練營上打得更好,誰就能出任首發。最終,魔術師詹森、喬丹、伯德、巴克利、大衛羅賓遜組成了夢一隊的首發。夢之隊也以43.8分的場均凈勝分毫無懸念奪得金牌,讓世人見識到了美國最頂級籃球是什麼樣的水準!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認為,夢一隊無法被超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