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昨(1)日深夜在臉書貼文,強調推動非核家園是一個穩健漸進的歷程。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前總統馬英九就宣布,確認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2013年時,立法院朝野協商取得共識,核四不再增加預算也不放燃料棒;2014年4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更宣布,核四安檢後封存。可見這是跨越不同政黨執政,所共同形成的決策。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不滿:「2025非核家園」是一個由錯誤資訊堆疊起來的幻想國度;你們老抓著馬英九說核一二三不延役,怎麼都不說他的前提呢?2016核四要商轉!要商轉!要商轉!「天天鞭屍馬英九,那選你們上臺幹嘛,找藉口誰都會,下次選頭豬好了」。
游淑慧一早也在臉書貼文表示,「非核家園」是20年來民進黨獲得政權的主要神主牌,可是為了這一面神主牌,台灣已經獻上了數以千億的經濟代價,作為「祭品」,尤其最近一年,台灣民眾才開始真正面對「非核家園」所帶來的後果,包括去年815全台大停電、今年入夏來跳電不斷以及缺電陰影持續籠罩。這更讓台灣民眾也開始思考:要不要跟民進黨「共同承擔」?
游淑慧強調,非核家園的背後真的是美麗的環境政策嗎?「我看到的是更多的『能源暴利大餅』、造就了一批新能源財團。」為了取代核能,政府不斷鼓勵新的能源開發,用的手法就是「補貼收購發電」與「補助開發新電」;這兩樣政策讓台電產生鉅額虧損,而政府的公務預算也大量流向企業財團,最後對於能源缺口的幫助,卻微乎其微。
她也說,非核家園的政策不是不對,錯的是「躁進」、錯的是用意識形態來處理能源政策。非核家園政策必需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及「減碳」的三大原則下推動;或許過程較為緩慢,但台灣要的是經濟動力及生活與環境品質,而這些都需要穩定的供電。所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和選擇吧,核四是否是合適的!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