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的激進行為難被主流民意所接受。圖/張家銘(資料照)
「八百壯士」的激進行為難被主流民意所接受。圖/張家銘(資料照)
4月25-26日由退伍軍人所組成的所謂「八百壯士」,發動了「反年改」的抗爭,但27日「八百壯士」卻宣布暫時解散。這大概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史上的特例,一個組織竟然在發動活動後,直接宣告這個組織宣走向終點。吳斯懷既是「八百壯士」的「接生婆」,又成為「八百壯士」的「送行者」,「一人飾二角」,突顯了他在角色上的矛盾與路線上的錯亂。
「八百壯士」的激進行為難被主流民意所接受
4月26日,這些「八百壯士」堅持一定要衝進立法院,還煞有其事部署了特種部隊、進攻方略與各種破壞工具。或許他們是想學「太陽花學運」的模式,佔領立法院議事廳。
但是他們搞錯了一件事,「太陽花學運」的學生佔領立法院之所以沒被警方驅離,是因為他們是為了公共利益,他們的訴求獲得主流民意支持,使得包括馬英九、江宜樺與王金平,沒人敢下令派警察衝進去把學生拉出來。
如果「八百壯士」的訴求不是為了公共利益,也沒有獲得主流民意的支持,即便佔領了立法院,也很快會被警察拉出來,因為警察不會猶豫的。
而不被主流民意支持的訴求,即便佔領了立法院,也不會立刻變成主流民意,反而引發社會更大的反彈。
4月23日,兩位高速公路警察不幸遭撞殉職,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同情。4月24日退休警消人員在立法院前抗爭以表達反對年金改革,但明明可以操作這個議題來爭取民眾的支持,他們卻錯失了這個議題,還打了好幾位記者,完全模糊了焦點。
過去有一句話是「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丁」,意思是去當兵的,唸軍校的,程度都不優。我完全不同意這句話,因為我的學生很多是軍人,都非常優秀;我認識的軍官,很多都有博士學位,英文呱呱叫。我尊敬軍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神聖的。
但是25日「八百壯士」的行為,打警察、潑辣椒水、打記者、對記者潑尿、搶記者器材、大鬧台大兒童醫院、帶刀械汽油,已經碰觸台灣人的容忍底線。
基本上,記者可以幫「八百壯士」發聲,打記者等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還藍綠媒體都「無差別的攻擊」,愚昧至極。白天打記者,晚上還要找記者來開記者會,這種不斷露下限,是要證明「好男不當兵」這句話是對的嗎?
在「八百壯士」中很多是政戰系統出身的,政戰就是要宣傳,結果卻是造成「反宣傳」,這些人搞了一輩子政戰,似乎都白搞了。
「八百壯士」的激進行為是適得其反
事實上,蔡英文看到「八百壯士」這種激烈抗爭場面,肯定樂不可支,等於年改已經宣布成功。「八百壯士」把蔡英文當敵人,卻讓敵人稱心如意,這種「沒有戰略、沒有戰術、只有戰技」的作為,只是匹夫之勇。
遊行前,「八百壯士」煞有其事的寫了許多「作戰計畫」,進行「分工部署」,事後證明完全無用,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吳斯懷4月27日宣布解散「八百壯士」,又是一個自己把自己玩死的「自我毀滅」案例。真的讓人懷疑,他是怎麼被拔擢到中將的。
我完全不反對這些所謂「八百壯士」的抗爭,這是他們的權利。但絕對反對他們使用這麼拙劣的手段,因為這會讓外界誤以為台灣軍公教的素質竟然如此不佳,如此沒有戰略,如此缺乏政治智慧,這是對所有軍公教的一種侮辱。他們常說民進黨侮辱了軍公教,但如此一錯再錯的操作,只會發洩情緒,難道不是自取其辱?
「八百壯士」與「挺管」都是「同溫層效應」
民進黨在4月27日正式「拔管」,也就是拒絕同意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如此造成藍營同仇敵愾,和「八百壯士」一樣,都是所謂的「同溫層效應」,但結局可能也相同。
自從line風行後,各種群組紛紛出現,這些群組很多就成為同溫層,彼此意見相同,排斥不同看法。在相互激盪下言論日益激進,在互相抱團取暖下自以為聲勢浩大,以為自己代表著主流民意,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八百壯士」為何被迫暫時解散?理由很簡單,因為軍公教是少數,退休金卻優渥,勞工與年輕世代早就不滿這種既得利益,所以主流民意大多支持年改。因此當「八百壯士」抗爭越激烈,越被主流民意唾棄,最後自取滅亡。當「八百壯士」由去對岸唱「義勇軍進行曲」的吳斯懷當領導者,當「統促黨」、「藍天行動聯盟」等統派團體加入而成為同溫層,當五星紅旗在活動中出現,就註定這場抗爭要失敗。
而現在這些「挺管」的「管友友」,又是誰?馬英九、江宜樺、龍應台、劉兆玄等「藍營既得利益者」,還有國民黨立委與「聯合報」,台大學生難到不會覺得這是「藍營權貴集團」的復辟?他們過去就是一群「命運共同體」,如今是否成了「利益共同體」?想要捍衛他們的利益?所以當他們大喊「大學自治」,台大學生會感動嗎?當過去打壓校園民主的台大前校長孫震出來高喊「校園自治」,這場「挺管」運動雖然雷聲大,卻是雨點小。
前總統馬英九前往台大聲援管中閔。圖/鍾孟軒(資料照)
特別是當「八百壯士」被年輕人視為是既得利益者,這些「管友友」們也是。果然,「挺管」的台大師生零零散散,出來的大多是是年紀較大的校友、老師。這與去年「中國新歌聲」在台大舉辦,遭學生鬧場而被迫取消相較,顯然不同。由此可見,「挺管」無法獲得台大學生的共鳴,如果是吳念真、侯孝賢、林懷民等出來「挺管」,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這些「管友友」的學術程度遠高於「八百壯士」,但似乎是殊途同歸,都是「同溫層效應」。
尤其是當統派團體「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4月28日也出來「挺管」,還痛罵蔡政府搞「教育台獨」,造成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當國台辦出面幫管中閔高調澄清未在廈門大學兼職,就更讓人覺得「挺管等同於反獨」,這正是民進黨所要的引蛇出洞。
基本上,如果台大學生沒有衝出來「挺管」,沒有漏夜抗爭,沒有堅持一個月,沒有形成跨校串連,則民進黨沒有在怕。
有意思的是,在「拔管案」中江宜樺不斷強調「大學自治」,請問他敢在現在任教的香港城市大學談「大學自治」?國民黨今天被人質疑的地方,就是在台灣說一套,到對岸什麼都不敢提,當然會被看破手腳,也就沒有太多公信力了。
5月4日,「挺管」者發起了「新五四運動」。馬英九也到台大傅鐘前聲援,從言論支持走向行動。馬英九至少是校友,但洪秀柱也在現場出現就讓人覺得奇怪,她應該關心母校文化大學校長難產與董事會大亂鬥才對,大概是因為管中閔一直「挺柱」,現在有所回報。李鴻源也以台大教授的身分現身,他說,大家來不是為了管中閔,而是為了制度問題。馬政府時期的內政部長,說這話能取信民眾嗎?而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交通部前部長葉匡都來了,成為「馬家軍」大會。
馬英九近來人氣提升,很享受這種存在感,但當他與洪秀柱這種「一中同表」倡議者摻和進來,表面上喊著「大學自治」,實際上是「挺管」,是「挺藍」,是「反獨」,是「促統」,最核心的當然是「反民進黨」。他們喊著「請政治黑手離開校園」,實際上卻是把另一隻政治黑手伸進去。
事實上,當網路節目「卡迪諾狂新聞」已經針對「管案」推出短片,讓人一目了然,也開始在網路發燒快傳。凸顯這些「挺管」的人,做法似乎太老套。
民進黨還真希望管中閔出來選台北市長
管中閔現在大概也動心起念了,周邊的人一定力拱他選台北市長,特別他比丁守中更具攻擊性,也更有話題性。國民黨目前鷹派抬頭,連吳敦義可能都控制不了。
管中閔若參選,與柯文哲的戰爭肯定激烈,互相批判嚴厲,絕對比丁守中與柯文哲的戰爭更有看頭。但雙方相互廝殺,反而讓民進黨漁翁得利,有比較多的機會。
管中閔一開始肯定聲勢浩大,因為台北市的藍營積怨已久,終於找到出口,特別藍營支持者認為管中閔是民進黨「政治迫害」下的犧牲者,有某種悲情的成分。但是管中閔會被檢驗得體無完膚,之前對於外界質疑的閃躲,勢必要面對;特別是管中閔的身後是洪秀柱,對民進黨來說比丁守中好打。
※本文轉載自:《民主視野》No.22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