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婦改嫁後,兒子四年沒回來,買菜時卻偶遇,看到兒子情況愣住了
01
明嬸每天的行程都是這樣的:先送孫子上幼兒園,然後去菜市場買菜,接著再回家。
她回去後往往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她,拖地洗衣服,還要做一大家人的飯等等。別人都說,楊三爺娶了明嬸真划算,這就是一個免費保姆啊!
當然,這都是外人說的。
楊三爺的兒子兒媳並不這樣認為,儘管他們已經結婚了,楊三爺的兒子還是會為自己的母親鳴不平: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便宜了別的人。
這個別的人,自然是說明嬸。
明嬸和楊三爺是一個村的,楊三爺的老伴走了十多年,而明嬸的老伴一走,他們兩人就在一起了。
那一年,他們兩人都是五十多歲。
他們結婚的時候,自是沒有舉辦婚禮,只是草草地辦了酒席,人不多,坐了三四桌的樣子。結婚那天,一點都不順利。
楊三爺的兒子兒媳始終沒有好臉色,兒媳更是心直口快:「我這人很多時候說話不中聽,要是在家裡說了什麼不好的話,你多擔待點。」
明嬸賠笑道:「肯定的肯定的。」
看得下面一眾人都覺得尷尬,只好埋頭吃飯。
02
回去的路上一人道:「我說她真是不會享福,一把年紀了,跑去給別人帶孫子!」
「就是,你看她兒媳今天那個樣子,我覺得她過去後日子也不會多好!」再有一人應道。
「楊三爺肯定有存款,明嬸應該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改嫁的。」
「你以為楊三爺傻哦,那錢是他和死去的老伴掙的,哪有那麼容易拿出來。」
「這樣說也是。」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討論起這件事來。
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結婚是楊三爺提出來的,他是喜歡明嬸的。只是明嬸打的啥算盤就不知道了,畢竟老伴才剛過世。
明嬸的兒子更是生氣,說媽這樣對不起他爸。但是酒席上看到對方那樣和媽講話,差點也沒忍住,和對方打了起來。
最後還是在眾人的勸說下,一個人去了門口抽菸,飯都沒有吃。
明嬸去了楊三爺家後很勤快,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那邊的兒子兒媳後來倒也對她好了一些。
楊三爺結婚後,和明嬸在外面租了房子,明嬸每天都是去「兒子」家把這些事做好後再回去,颳風下雨從不間斷。
後來聽說,除開買菜這些,楊三爺每個月另外會給明嬸三百塊的生活費。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這不禁讓人唏噓:難道明嬸改嫁真是因為愛情?
直到四年後,明嬸嫁給楊三爺的原因才終於揭曉。
03
明嬸嫁給楊三爺後,她的兒子就沒回來看過明嬸了,說媽嫁人了就不是家裡人了。
直到四年後的一個早上,明嬸出去買菜,不料偶遇了兒子。他不是應該在外地工作嗎?一看兒子的衣服,衣衫不整,還有泥土,她愣住了。一問,原來昨晚睡在橋洞下邊的。
明嬸再次傻了眼。
兒子說,在外生意不好,沒錢租房子,昨晚就回來了。他不知道明嬸住哪兒的,只好早上來菜場等了,他知道母親會來買菜。
明嬸給了他一些錢,轉身就去找村裡的一個老人哭訴,老人十多年前就隨著兒子搬來城裡了。
這麼多年來,明嬸第一次說起她改嫁的真相。
明嬸自己有兩個孩子,小女兒外嫁多年,過得很一般,三五年都不曾回過一次家。
大兒子雖然在外錢掙得不少,但永遠不夠自己花,只因好賭成性。後來媳婦和他離了婚,走時還騙了明嬸一筆錢,那筆錢是明嬸這輩子和老伴的全部積蓄。
明嬸倒也不怪她,說是自己兒子不爭氣,兒媳才走的。兒媳把孩子帶走了,拿些錢走也是應該的。
「要是兒子靠得住,我怎麼會走這步呢?」明嬸說。
老家的房子已經垮了,兒子沒有在縣城裡買房,女兒走得遠,顧不上她。她自己又沒有收入,就算租房住,錢從哪裡來呢?
她的兒子對外人說,自己是養得起母親的,只是明嬸自己要嫁。雖然大家都知明嬸兒子說話喜吹牛,外人肯定還是都信了這話。
明嬸說,這些年她把楊三爺每月給她的三百塊錢都存著,一分都沒有用,就是想以後兒子回來買房的時候,萬一不夠,她也能幫點忙。
怎料兒子只是嘴上說得好聽,行動上卻是一點沒改,買房大概是永遠都不可能的吧?
明嬸說完這些,用手抹了抹眼淚,趕緊回去了。她說,中午還要回去給大家做飯,時間快來不及了。
老人看著她的背影,想起當年自己的猜測,惟有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