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8歲的上屆雪州行政議員阿米魯丁在最後關頭出線,成為雪州第16任大臣,繼承原任大臣阿茲敏的衣缽後,擺在他眼前最顯著的重任,是要整合雪州公正黨及雪州希盟,特別是隨著依約區州議員依德利斯阿末自稱是希盟4黨唯一推薦的大臣人選,在公正黨內掀起風波。
依德利斯選擇新舊大臣在巴生王宮移交職權的宣誓儀式前,於同日上午8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展示獲得希盟4黨領袖簽署支持出任雪州大臣的信函,並宣稱遭人惡意抹黑的「臨門一腳」功力,儘管對扭轉大局於事無補,但卻引發政治震盪,阿米魯丁若不正視和處理,將對以51席強勢執政雪州的希盟政府構成衝擊。
阿茲敏和阿米魯丁在受詢時都表明不多回應,一切交由黨向依德利斯接洽,意味此事尚有解決餘地,雙方尚未到達公開惡言相向地步。
不過,一切終究回歸到公正黨由阿茲敏牢控的「大臣派」,與傾向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的「主席派」的權斗,實權領袖安華背後扮演的斡旋作用更是關鍵。
新加坡媒體《海峽時報》日前點評阿茲敏上京,乃首相馬哈迪為壓制安華勢力的一招權謀,印證了擔任雪州大臣3年9個月的阿茲敏在培養地方勢力,進而擴展到全國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覷,足可與安華夫婦一別苗頭,甚至是馬哈迪栽培的候任首相人選。
事實上,阿茲敏在今年5月11日宣誓成為雪州大臣後,接獲「上京」獻議,肯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畢竟擔任部長要有足夠分量,最終他決定5月21日宣誓成為部長。
他選擇放棄大臣職,等於捨棄了多年來在雪州擁有的政治資源與人脈,因此他會確保新大臣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嫡系班底,才能鞏固其政治勢力,阿米魯丁在這番情況下,成為其篤定人選。
雪州新大臣人選的角力戰,其實在於安華、旺阿茲莎與阿茲敏對爭奪雪州執政資源的相互制衡;而阿米魯丁羽翼未豐下,堪稱阿茲敏在雪州的「代理人」。
預料在阿米魯丁初掌雪州大臣期間,阿茲敏或將協助整合與協調公正黨和希盟浮現的內部紛爭,只有把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撲滅,雪州才能看到阿茲敏所期許的繁榮昌盛,反之引起人民厭惡,使到希盟形象大打折扣。
目前黨職為公正黨中央理事的阿米魯丁,和擔任公正黨署理主席、雪州希盟主席兼雪州公正黨主席的阿茲敏比較起來,未進入黨內政治核心。
隨著他獲得大臣職位的「加持」,阿茲敏是否願意在未來,把雪州公正黨及雪州希盟的領導地位,一併放手交託予阿米魯丁,將驗證阿米魯丁在盟黨中的名正言順領導權。
從2014年公正黨製造「加影行動」進行補選,以撤換時任大臣卡立和尋求讓位給安華(後來的旺阿茲莎)擔任雪州大臣,不料最終是由阿茲敏跑贏,身懷雄心的阿茲敏選擇低調行事,最後「爆冷」上位,成為當前公正黨內具實力的巨頭之一。
阿茲敏最初雖非黨內屬意人選,卻憑著積極奔走於雪州王室,與獲得民聯伊黨的支持,壓下獲得13名公正黨、15名行動黨和2名伊黨(退黨為誠信黨)議員簽署法定宣誓書支持的旺姐,獲得「大臣牌」後,鞏固在黨內和希盟的權位。
吸取先前的教訓,行動黨此次在遴選新大臣事件保持低調,但稱根據希盟共識行事,與友黨聯合舉薦依德利斯為大臣;但對阿茲敏推薦的阿米魯丁和沙哈魯丁(後備)也無異議。
阿米魯丁能在最後一分鐘出線,阿茲敏的運籌帷幄,加上他與雪州王室的良好關係可謂居功不小,「王牌」定了新大臣人選的勝負。
未來,阿米魯丁「要走自己的路」,或難以避免有阿茲敏的影子,除了如阿茲敏所期許,雪州行政議會團隊需給予全力支持;現實層面而言,阿米魯丁還需動用執政資源,或安或攘,一一化解與擺平。
文/謝仲洋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