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敦馬哈迪政治 、經濟套路深!
所謂生意,賺做,虧則不做,比如取消高鐵,建新國產車,前者短期虧長期賺;後者從前虧,將來可能還是會虧。
馬哈迪的生意經讓人民心跳一百,不斷揣摩而又忐忑不安的卻是對手。
高鐵主要是日本與中國之爭;國產車叫普騰時,日本有份,換名寶騰後,則大馬品牌,中國技術。
高鐵從取消改為檢討;新國產車則從當初的可能一意孤行,變成政府不建,歡迎私人建。兩大工程,內里乾坤千絲萬縷,充滿博弈。
生意是,掌控主導就占據優勢,可以投石問路,待價而沽。
當年日本強,向東學習別無選擇。今天東方有二強,馬哈迪不改初心,除了政治,經濟是最大考量,招招是高招。
與其說,日本將提供低息貸款,減輕大馬國債高息壓力,是日本之行超乎意料的成果,更不如說,先有中國建設銀行(馬)購買總值 2億令吉大馬回教債券,再有駐馬大使白天釋疑「搶飯碗論調不成立:中資啟用逾70%本地員工」,是馬哈迪的苦心獲得回報。
白天勸誡「中馬務實合作,勿一葉障目」,句句真心,字字真切。
美國智庫新美國 安全中心(CNAS)報告,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愈來愈多使用非正式的經濟手段,脅迫其他國家或是企業改變政策,近年受影響的包括蒙古、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和挪威等國家。
近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劃,以貸款、基礎設施工程和其他經濟手段為外交政策工具,讓中國政府有更多迴旋餘地,也是眾所周知的。
首相仍在日本,中國的訪問邀請已至,展現的是中國對大馬的誠意與高度關注。
隆新高鐵是中國一帶一路,影響全球經濟的跨時代的重要部署;東鐵更是中國未來能源與軍事戰略的長遠目標。
了解到這點,也就不難理解馬哈迪先到日本,而後有中國提出邀請,以及各項經濟橄欖枝的善意。
最新消息傳來,東鐵或縮小規模完成首階段工程,而次階段還要大砍150億令吉成本,對此中國豈會無動於衷?
中國的經濟套路深不可測,國產車讓國家與人民賺過也虧過。愛汽車也愛火車(高鐵),高齡93的馬哈迪,除了政治,其生意經又豈會簡單?
一心回來服務人民與國家的馬哈迪,未來的國內外政治與經濟博弈,深不可測之餘,必然會成為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國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