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在以往一直是遙遙領先與中國的,現在它的數值是人均gdp1萬美元。馬來西亞擁有人口3000多萬,其中華人的占比是23%左右,但是華人所貢獻的財富卻超過了馬來西亞的70%。
馬來西亞在以往之所以經濟能夠在人均GDP上領先於中國,取決於以下的原因。
在馬來西亞有一個世界500強企業。這是一個石油公司,石油公司叫Petronas。它的存在,為馬來西亞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由於人口比較少,所以拉動作用相當的大。馬來西亞是個依賴出口和外來投資的國家,馬來沒有什麼比較牛的企業,但是很多牛的企業來馬來設廠。包括:英特爾,西數,博世,松下,飛思卡爾,住友集團,三菱,本田等等。
馬來西亞的服務業在GDP中占服務業占了56.2%。在金融商業貿易這些方面,華人就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馬來西亞的首富郭鶴年就是一個祖籍福建的華人。他是「馬來西亞糖王」、「亞洲糖王」,鼎盛時期,一人控制全球5%的食糖貿易市場。現在,他是著名的「酒店大王」、「食用油大王」。此外,他還擁有玻璃市種植、彩虹產業、聯邦麵粉、太平洋航運等數家上市公司,同時他也是舉足輕重的傳媒大亨,控制著香港無線電視和《南華早報》等媒體。華人在馬來西亞的貢獻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的人均GDP在2017年達到9600美元,2018年中國GDP可以達到10500美元。超越馬來西亞,實際上就在今年。不過這也讓馬來西亞的華人感覺到亦喜亦憂。
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喜歡中國,也以曾經是中國人為榮。從抗戰時期,華人紛紛慷慨解囊,甚至身赴前線到現在也積極地參與中國經濟建設,投資旅遊。正是因為中國的發展,也讓馬來西亞華人感覺到自己的地位,稍微有了穩固的跡象。
在另外的一個方面。華人拉高了馬來西亞的GDP,但是大部分馬來人是吃華人補貼拉低了GDP。華人占據了大馬絕大部分的財富,產生了主要的GDP,但是大部分政府人員,軍人都是馬來人,也就是說華人賺錢交稅養低效率的馬來人公務員,軍隊,警察。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少會去當警察和軍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升職的機會非常之低。
處在夾縫中的馬來西亞華人確實感覺到有些尷尬。雖然他們支持的現任馬來西亞總理已經上台,但是對於華人來說究竟是好是壞還需要拭目以待。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馬來語: Malaysia、英語:Malaysia,民間簡稱大馬)位於東南亞,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退出聯邦,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29,845平方公里。馬來西亞共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之間有南海相隔著: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英語: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西馬的人口密集度比東馬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全國人口超過3,100萬。
馬來西亞的國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力。國內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等;種族方面十分多元,馬來西亞除了原住民之外,還由華人(含峇峇娘惹/土生混血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伊班人、卡達山人、其他東馬來西亞民族及其他殖民時期留下的英國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等歐洲後裔共同組成的移民國家。
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稱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國會最大黨或聯盟領袖的首相所領導,政治體制是沿襲自英國的西敏寺制度。外交方面,馬來西亞是聯合國的一分子,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東南亞國協、不結盟運動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等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協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創立國之一。馬來西亞也曾擔任東南亞國協、伊斯蘭會議組織以及不結盟運動的主席,也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等聯合國機構的理事國。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軍隊也曾經參與阿富汗戰爭協助美軍攻擊基地組織以及塔利班政權,此外軍隊也參與監視各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