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街頭出現了一家包子店——Little Bao,
幾塊錢一個的包子,
經過女主廚周思薇(May Chow)的手
竟然賣到70塊一個,
店門口還天天排長隊,人氣十足,
一共就20個座位的小店,
每晚6小時開業時間內
可以輪番接待120多個客人。
Little Bao做的是中式漢堡,
上下兩片饅頭,中間夾著各種新式菜肴,
炸雞包、豬腩包、松露包......
2017年,May Chow更是榮獲
「亞洲最佳女廚師」的頭銜,
3年來,Little Bao的熱潮持續不減,
讓人好奇這中式漢堡到底有怎樣神奇的口味。
自述 |May Chow編輯 |譚伊白
我是May, 香港人。在2017年,我奪得了「亞洲50佳餐廳」(Asia’s 50 Best)評選出的「亞洲最佳女廚師」獎。它是餐飲界的奧斯卡,是全球最矚目的一個獎項。可在這之前,我差一點就與廚師這個行業擦肩而過。
May和媽媽
我從小在多倫多出生長大,經常看著我媽媽給20多口人做飯,她算是做無國界料理的第一代人了,最喜歡用中國食材做西式料理。
受她的影響我很小就對料理產生了極大興趣,心想著總有一天我要當上廚師,有自己的餐廳。但當時家裡極力反對,在他們眼中,廚師不是一個很體面的職業。
我不甘心,大學去美國波士頓大學,讀了我認為與做廚師最相近的酒店管理專業。
2008年我回到了香港,也嘗試做了些文職工作,可就是忘不了小時候搬一張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幫她洗菜、切菜的場景。
於是我開始四處學廚,去過當時香港唯一一間米其林三星餐廳Bo Innovation,學習分子料理,還跟我的廚師朋友討教街頭文化和飲食的結合。
2014年,我終於開了自己的第一間餐廳——Little Bao。它的位置在中環蘇豪區,這裡集聚了香港最好的餐廳,是外國人最常去的地方。
室內不大,只有20個座位,可一個晚上能輪番接待120多個人!最火爆的時候,開車的人說:「我就在車上等,不用進來,你們做好了從窗口遞給我好嗎?」
廚房是全開放式的,坐在吧檯就餐的同時,可以看著美味料理一道道完成,也是一種享受。
Little Bao做的是中式漢堡,這與我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我雖然在國外長大,但中國菜是我記憶里最熟悉的味道,所以我想將分別對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最窩心的食物結合起來。
我們最出名的是炸雞包,用的是香港最地道新鮮的三黃雞,淋上鎮江醋花椒汁,再鋪上少許蔬菜沙拉,最後用饅頭蓋好就完成了。
店裡的另一款招牌豬腩肉包,將厚切的豬腩先燜煮12個小時,肉質入味後再拿來香煎,加上海鮮醬、芝麻醬、紅洋蔥等等......
漢堡里的每一個層次,我都會考慮隱藏一些中餐元素在其中。除了味道的創新,連包子的尺寸也是比一般的來的小巧、可愛,令人食慾滿滿。
甜品三明治用的也是炸得金黃的饅頭片,中間夾上冰激凌。
店裡的LOGO是一個很愛吃包子的小朋友,我特意將它設計成讓你分不清他是中式的還是美式的。
我很高興看到Little Bao大受歡迎,並且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小朋友老人家,都很喜歡。我經常解釋它就像迪士尼電影,無論你是哪個歲數,所有人都喜歡看。
今年,我新開了一間餐廳,就在離LittleBao走路一分鐘的地方。它是新派中餐廳,我用更多的創意去煥發一些傳統的中國味道。
比如柚子蝦皮是一道很古老的廣東菜,只有很傳統的廣東餐廳還在做。我改變了它的樣貌,變得很前衛,同時加入了上湯莧的點綴。
可能一個菜我們做了一年,有9個版本,就在不停的進步,也有一些菜可能單單研發時間就需要4、5個月。這裡就是用這個時間去完善菜式的。
「亞洲最佳女廚師」獲獎現場
我小時候沒有讀過中文,也沒有讀過中國歷史,現在我通過食物去尋找中國故事,了解我的家鄉和文化,我想看看到底可以了解多深。
中國菜跟中國味道,在外國一直被誤解,很多人說到中餐只知道炒飯、炒麵、咕嚕肉。
現在我頂著「亞洲最佳女廚師」的頭銜,反而獲得了很多責任感,我去推廣中餐的時候,我也是推廣著中國文化,這可能是我10年後最想做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