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預測,張惠妹、孫燕姿入圍幾率最大

@ 2018-04-27

第29屆台灣金曲獎會在6月23日舉辦,但入圍名單的發布時間尚未公布。而4月24日金曲獎典禮暨國際音樂節已經舉辦的起跑記者會,這也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金曲獎已經開始預熱,相信最遲也會在5月下旬公布入圍名單。

並不太喜歡對每一年的金曲獎幾個重要獎項的入圍名單進行猜測,一方面,手上並沒有有入圍資格的作品名單,沒有範圍的亂選就猶如大海撈針,另一方面,不是金曲獎初審評委心裡的那條蟲,不知道今年總召的風向標,抓不住風向標就沒有方向,所以這些年來都沒有對金曲獎入圍名單進行過預測。

不過這段時間一直有朋友在問看好哪個歌手,哪張專輯入圍,於是想了想,那就將個人的看法分享出來,也算是一次簡單地梳理。本周就從「最佳國語女歌手「入手。

2017年華語女歌手在台灣的表現還真算是挺精彩的,至少在聯繫到金曲獎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值得參考的歌手及作品,如果「最佳國語女歌手」的入圍名單只能有五個選項,會首先這五位歌手,張惠妹《偷故事的人》、徐佳瑩《心裡學》、陳珊妮《戰神卡爾迪亞》、王詩安《詩》以及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首先要說,選這五位歌手,除了王詩安外,其餘四位都是金曲獎的大戶,幾乎是逢發片必入圍,不可否認有情感分在其中左右,不過單就歌手的表現來說,她們也是有極大的入圍理由。這裡提及的只是入圍,不是最終拿獎,所以出發點只是在於演唱相較於以往有沒有改變,有沒有新嘗試,而不在於這些改變、嘗試好不好,適合不適合。以此為基點,這五位首選歌手都無可厚非,張惠妹聲音的細膩、層次感,對情感的拿捏在《偷故事的人》專輯中又再上一個新高;徐佳瑩在《心裡學》中大量地使用氣音,有意四兩撥千斤是新嘗試;陳珊妮的獨立與自我隨著每一張專輯不同的主題在改變,她的特質性太強了,從來就沒有在重複自己;孫燕姿的唱腔雖然不算是最佳的狀態,但是實驗性很充分,對於不同情緒的掌控達到了「歇斯底里」的狀態,的確是驚艷;至於王詩安,她自《詩》專輯中的新鮮感也很強,R&B的色彩很濃郁,本身走這類路線的華語女歌手就很少,何況她的表現還那麼出眾。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位女歌手,也留意到大家討論度較高的其他女歌手,比如A-Lin、丁薇,以及個人比較欣賞的劉思涵、劉惜君等。沒有首選這些歌手不是因為這些歌手不好,只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可能性還是相對有偏差,比如劉惜君,她去年的《如我》既有實驗性,也有個人的突破性,想當出眾,但是金曲獎是否會對這樣的專輯青睞我不敢保證,因為這是一張來自大陸歌手的作品。很抱歉,要說的是金曲獎還是會有本土保護色彩,雖然這些年金曲獎在容納性或是包容性上更強更大,是更樂意於接納更多的非台灣本土發行,且在台灣本土影響力不算太足的作品,只是在最終的定奪上真正能獲肯定的並不多,包括大熱人選都是如此。當然這裡說的是入圍,不是拿獎,以入圍來說,劉惜君《如我》專輯還是有很大機會在金曲獎的各個獎項上有所斬獲的,特別是個人技術類獎項上,至於「最佳國語女歌手」這個獎項,有點微妙,也有點保留,因為今年的競爭實在有點激烈,除非初選評審對《如我》專輯格外喜愛,繼而能把細節、關注點都投放在劉惜君的個人表現上。這個終究還是要看金曲獎初審評審有沒有這個意向。

而A-Lin入圍的可能性也很大,她也是金曲獎的大戶,在《A-Lin同名專輯》中她的嘗試也不小,沒有首選她,是因為覺得這些年A-Lin在做音樂上缺少一種自然而然的感受,在人性化的表達上有所缺失。劉思涵是我很喜歡的歌手,她在《不特別得很特別》專輯中的唱腔呈現遠比第一張專輯要更豐富,更成熟,希望她有機會被初審評委翻牌,誰知道呢?另外,彭佳慧也有人提到,不過因為有張惠妹在前方壓陣,如果以風格比例來設計入圍名單,不大可能一張入圍名單中同時出現兩個以情歌專輯為主導的歌手,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張惠妹的可能性更大。

以上只是個人對2017年國語女歌手的簡單看法,沒有提及到的歌手不是不好,說不定沒有提及的歌手最後都入圍了呢,誰知道?以上點評不針對任何歌手,如有冒犯,敬請諒解,玻璃心的粉絲請自動退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