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3日綜合電)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許多上班族日間都需坐在辦公桌前,沒什麼機會運動。日積月累下來,身體健康狀況竟亮起了紅燈。
其實,要維持身體健康,方法不需太複雜。每天花上半小時,走上個6000步,就能甩掉常見老年病,根本不用花錢吃保健藥,關鍵是要科學的走,不要盲目走,走路之前要自己做個簡單的測試,看看身體骨骼是不是能適應。
走路半小時 疾病遠離你
據美國《預防》(Prevention)雜誌公布的指引,每天走半小時,並且保持中等至較快的速度,即可保護心臟健康、降低身體疼痛和提高情緒。
另外,步行好處多多,是許多身體重要器官通往健康的神奇大門,比方說:
1、是心臟健康的大門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是大腦健康的大門
要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途徑之一就是保證每週步行不少於9.6公里。因為步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幾率降低50%。
3、是遠離糖尿病的大門
研究表明,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每週堅持4天,可降低33%;每週5天,則能降低42%。
4、是骨骼健康的大門
走路能讓骨骼更合理地支撐身體重量,從而減少骨骼內礦物質的流失,預防、改善骨質疏鬆。此外,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關節的壓力小,而且還能延緩關節功能的衰退。
5、是減輕體重的大門
散步每30分鐘消耗75千卡的熱量。減肥要靠長期、規律的運動,偶爾一次劇烈運動的效果只能持續48個小時。而且過量運動有時會造成猝死,很危險,只有步行最合適。
6、是長壽的大門
研究顯示,每天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不管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他們的長壽幾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問題是:該怎麼走?
然而,知道走路是通往健康的大門也沒用,走路,也得科學有規律的走,才能達成上述的效果。那麼,究竟要怎麼走,才能走的健康,走的自在呢?
1、腰痛 倒著走
倒著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如果是久坐的上班族、長期坐著看電視的老人家,那麼最好鍛煉方法就是倒著走了。
方法:可以正走和倒走相結合,每天半小時。注意不要碰到後面的東西摔倒。
2、便秘 走一字步
走一步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治便秘。
方法: 沿著一條直線走(即模特步),向左右兩側扭胯。運動量不用太大,走半公里就夠了。走一字步時要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扭傷腳踝。還可以配合揉腹的動作。
3、護腎 踮腳走
踮腳走路鍛煉,主要是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起受力,而這塊區域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的地方,因此,踮腳走有溫補腎陽的作用。
方法: 每天10分鐘左右即可,中間可以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
4、呼吸暢 邊拍邊走
堅持邊走邊拍打身體的鍛煉,可增強肺部功能,有助呼吸通暢。
方法 :左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左手則向右側後腰處拍打。然後換方向,一邊前進,一邊拍。
走路之前要測試
當然,我們知道了走路的好處,如何科學的走路,但是最關鍵的是:必須知道自己的身體,究竟是否適合走路運動?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身體是否適合走路運動呢?這裡有個「6分鐘測試法」,可以大略估算自己的身體,是否適合走路這一運動
「6分鐘測試法」測試方式如下:在100公尺的平直路上來回走,在以自己比較舒服的速度走上6分鐘,然後大概估計一下行走距離:
低於300公尺:很差,不建議採用行走運動
300~374.9公尺:建議從漫步走開始
375~449.5公尺:滿足條件
450公尺以上較好,可以通過行走運動獲得提高
若各位可以在6分鐘內,走上375公尺以上,即可以每天走步鍛煉,而低於375公尺的人,心臟、膝蓋可能有問題,不適合這個運動,建議採用游泳池漫步等一些損耗比較小的運動。
文:綜合報導
圖: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