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的盆景之路~~

@ 2018-03-28

他曾是一名兵,在部隊摸爬打滾,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他自主創業,在自己的天地裏收穫了夢想;他培育的羅漢松、朴樹等盆景,在全國性的專業盆景展覽會上屢屢獲得大獎。在「頑主」譚大明的世界裏,盆景已儼然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結緣 對盆景情有獨鐘

出城,往東約12公里有一片羅漢松園。園內羅漢松鬱鬱蔥蔥,樹形古雅,形態千異。每一株盆景都像一個有生命的靈魂,每一株盆景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的故事。

這片園子的主人叫譚大明。他原是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武裝部正營職參謀,自小生長在廣西融水縣貝江林場,與樹木為伴,和樹木一起成長。

1980年譚大明當兵穿上了綠軍裝,在部隊期間,他參加了部隊軍用兩地人才的學習,其中一項就是盆景的栽培技術。從小生活在林場的譚大明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鐘,工作期間,他在自己的陽臺上悉心栽培了十幾盆盆景。1999年,在北海海門廣場的一次展覽中,譚大明栽培的盆景大受好評。在業餘愛好中收穫了樂趣和讚美,譚大明對盆景的栽培更加熱心了。

2001年,國家開始對軍轉幹部實施自主擇業安置政策,這給軍轉幹部多了一條選擇的路子但同時也讓很多軍轉幹部面臨艱難的選擇。

譚大明經過深思熟慮,毅然選擇了自主擇業這條道路。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自己心裏也沒有底——自己在部隊成長起來,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自主創業手上的資金也不多,做些什麼好呢?經過慎重考慮,譚大明把創業的想法轉移到了自己熟悉的盆景上來。

譚大明有十多年的時間生活在林場,他熟悉樹木的特性,更主要的是自己這些年來都對盆景的栽培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早在1989年,他就訂閱了各類盆景書籍,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他就自我刻苦鑽研。工作之餘,他更是踏遍北海潿洲島的山山嶺嶺、村莊地頭,尋找合適的樹樁培育盆景。

正是這個多年來的興趣愛好最終成就了譚大明自主創業的第一份也是相伴一生的事業,他經過認真的市場考察後,更是堅定了盆景藝術的發展潛力和經濟前景。自此,他真正走進了盆景的世界。

癡迷 盆景已是生命的一部分

下定決心將盆景的栽培作為以後的事業後,譚大明開始在北海近郊尋找合適的地,但市近郊的土地並不好找,幾番努力,譚大明才與北海盆景協會的其他會員合租分得了七分地。他把自己這些年來悉心栽培的盆景移到了這七分地裏,拉開了自己創業路上的序幕。

譚大明的朴樹培育得很成功,但他更看好羅漢松的前景。羅漢松為常綠的喬木,無論是落葉紛飛的深秋,還是寂寥荒蕪的冬季,它都能給你帶來一抹新綠,更重要的是羅漢松以其雄渾蒼勁的神韻、清雅挺拔的特性贏得文人雅士的喜愛,寓意美好,具有升值的潛力。

為了挖掘更大的盆景商機,譚大明的足跡踏到了浙江、上海、陝西、廣東等地,他悉心考察著羅漢松的市場空間,努力學習鑽研羅漢松的培育技巧。他更是費勁周章,從外地訂購了1.5萬的羅漢松運回北海,栽種到他後來租的8畝地裏。

隨著時間的推移,譚大明的盆景樂園不斷地壯大。2012年,譚大明在平陽鎮租到了20畝的地,自此,他大步邁開了盆景培育的步子。盆景的培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更是一個腦力與體力相結合的過程;盆景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效益卻需要漫長的「等待」。這些都在考驗著譚大明的的意志,但他以一名軍人的氣魄堅持著。

為了節省資金,除了苗園看管的工人,譚大明事必親為,大大小小的雜活和粗活都自己幹。譚大明戲謔自己是一名辛勤的園丁,從園區的整體規劃、實施到種苗栽培、澆水、施肥、整枝、噴藥、他都親力親為,他熟悉每一個環節,對他而言,每一個步驟都像在精心呵護自己的「孩子」成長。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無論嚴寒還是酷暑,譚大明都守在這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園子裏,他的步子踏遍20畝羅漢松園的每個角落,與一般種植羅漢松的人不同的是,譚大明的羅漢松從幼苗開始,他就悉心培育。每一顆羅漢松都經過他的手,每一棵羅漢松都讓他「癡迷」不已,他享受這個累而快樂著的過程。

領悟 在愛好中悟出生活境界

譚大明培育的羅漢松姿態各異,或者樹幹嶙峋蒼勁,或者樹冠豐滿,又或枝條疏密有致,呈現出曠野巨大風姿,它們有的枝條清瘦,因樹取勢,枝幹曲折有力,或上翹如鹿角,或下垂如雞爪。有扶疏挺拔的,有野趣橫生的,也有幹矮葉密的疊翠型。譚大明的羅漢松最大的特點還在於彎中有彎、大彎中包含著小彎,富有神韻,令參觀者無不拍手叫奇。

譚大明說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生活的積累和大自然因素的啟發。事實上,自從愛上這份事業,譚大明從未停止過學習,他的案頭上堆滿了各類的盆景書籍,他更遠赴廣東、陝西、浙江等地虛心向專家學習、取經,不斷地提高自己。

這些年來,他的盆景創作手法不斷取得突破,師法自然,突出枝幹技巧。在羅漢松的整形或構圖布局上,他講究的是來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力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實現各種造型一如天成。譚大明的盆景在造型上更是注重疏密得當,虛實相生,巧拙互用,平中見奇,露中有藏,充分展現出嶺南盆景的畫境美特點,這在北海業界,並不多見。

經過十餘年的積累努力,譚大明栽培的盆景終於在業界好評如潮。2011年,譚大明的盆景作品在陝西「唐風展覽」中獲得金獎,2013年,譚大明的盆景《相思》入選中國盆景國家大展,這一展覽,只選取全國100盆盆景,譚大明以其作品的大氣磅礴征服了所有的評委。這些殊榮,讓譚大明被評為廣西先進自主擇業幹部。

羅漢松是收藏者的新貴,但是它的藝術價值的體現並不是簡簡單單把它往盆裏一種就完事了,它需要收藏者獨到的藝術眼光。羅漢松的收藏不同於書畫等非生命物品收藏,它是更具有生命的藏品,它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生長,需要澆水施肥、適時翻土。因此,譚大明註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譚大明抓住現代資訊工具,逐步打開銷售市場,現在的他不僅學會了網路行銷更是自己拍攝和處理盆景的圖片。20畝的園圃,是譚大明的樂園更是他自己畢生的心血。回首十三年創業路,譚大明說最開心的就是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和人生追求的方向,能把愛好當事業來做,豈不美哉?

閒暇時候,譚大明最喜歡泡上一壺茶,坐在園區幾米高的鐵棚頂上深情地看著自己親手創建起來的園子,每一棵樹在他看來都像自己的親人、朋友般親切。無論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只要看著那永遠生機昂然的羅漢松,他就會重新燃起鬥志,充滿對生活的熱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