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的內心世界:不是我們太可怕,是你們太急躁…應對兩歲娃,父母可以這樣做!

@ 2018-03-22

話說,在國外,很多父母都會用到一個詞——「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

據說,這是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不局限於兩歲的孩子,在1歲半到3歲多的孩子中都可能會出現。

這是讓父母很心累的一個階段,在父母眼裡,這時候的寶寶不再是乖寶寶,他們經常無緣無故大哭大鬧,任性不聽話,叛逆。

面對寶寶這樣的轉變,很多父母束手無策,只覺得帶孩子越來越累,不過,最近臉書上出現了一個熱門帖子,讓人們對「可怕的兩歲」開始有了改觀。

博主Katherine Backstrom在自己臉書上分享了一封由某位父母描述的兩歲寶寶的「內心獨白」。

「我今年2歲,我不可怕… 我只是沮喪,緊張,筋疲力盡,不知所措,困惑。我需要一個擁抱。

來自一個2歲寶寶的日記:

今天起床後,我想自己穿衣服。「不行,沒時間了,我給你穿」。這讓我難過。

早餐的時候,我想自己吃飯。「不行,你搞的太髒了,我喂你吃」這讓我感覺更加沮喪。

我想要自己朝汽車走過去,靠自己坐進車裡。「不行,我們要遲到了,我抱你進去」。我難過,於是就哭了。

我想要靠自己走出汽車。「不行,沒時間了,我幫你」。這讓我想要逃跑。

過了一會,我想要玩積木,又聽見了熟悉的聲音:「不要這樣玩,吶,這樣玩」。於是,我不想再玩積木了。

我想要玩另一個人的娃娃,於是我就拿過來玩了。「不行,不要這樣,你要跟別人分享」。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我只是很難過,於是我又哭了。

我想要一個擁抱,但是你告訴我:「不用抱,你又沒咋地,自己去玩吧」。我知道現在是時候要收拾玩具了,因為有人一直在說:把玩具撿起來。

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等著有人來給我示範。「你在幹嘛?愣著幹嘛?把玩具撿起來!快點!」我不被允許自己穿衣服,自己去想去的地方。但是現在,你卻讓我把東西都撿起來。

我不確定我該怎麼撿,沒人教我嗎?我該從哪裡開始,撿起來的東西又要去哪裡?我聽到了很多的詞語,但我不懂它們是什麼意思,我不懂到底要讓我怎麼樣。我感覺害怕,不想動了。

於是,我趴在地板上,哭了起來。吃中飯的時候,我想要自己吃。你說:「別動,你太小了,我喂你吃」

這讓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小。我想要吃我眼前的東西,但還沒等我吃到,一個聲音不斷對我說:「來,吃這個,試下這個…」 然後把食物擺到我的嘴邊。

我不想吃飯了,這讓我想要摔東西,又想要哭。我想要從飯桌下來,但是我下不來,因為你們不讓… 而且我太小了,我下不去。你們一遍又一遍的說,我一定要再吃一口。這讓我哭的更凶了。

我又餓,又煩躁,又難過。我很累,我需要有人抱抱我。我沒有安全和掌控的感覺,這讓我害怕,我哭的更厲害了。

我今年2歲,我不能自己穿衣服,自己挪動身體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

但是,你們又以為我會懂得「分享」,「傾聽」,「等一下」的意思。你們以為我知道如何表達,處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們以為我可以端正的坐著,知道摔了東西,它是會碎的。但是,我完全不知道這些啊。

我不被允許練習走路,推,拉,拉拉鍊,扣扣子,倒水,吃飯,爬梯,跑步,扔東西的技能,我不被允許做我自己想做並且能做的事情。

但這些事才是我感興趣,讓我充滿好奇的啊。偏偏,你們不讓我做這些事。我兩歲,我不可怕… 我只是沮喪,緊張,筋疲力盡,不知所措,困惑。我需要一個擁抱。

——來自一位不知名的作者」

這個帖子po出之後,在父母圈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那麼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Terrible Two」?

Try to be firm but gentle.「堅定而溫柔」確實是很抽象的詞語,我自己也鍛煉了很久該如何和孩子說話。有時候還需要在鏡子前面練習練習。這裡有些小建議給你,你可以嘗試一下。

1、眼神注視

等孩子哭鬧完畢,和孩子說話時,要蹲下平視。要有eye contact,注視著對方。親測有效哦。如果你在孩子眼睛沒有看著你時,不停和她說話,她是沒有在聽的,不是故意不聽,而是她的注意力沒有集中。

2、身體接觸

除了眼神,身體也可以有輕微的觸碰,可以用手摸摸她的肩膀或手,這也是引起她注意,讓她注意力集中的一個方式。

3、平等對話

然後,要非常認真地和她說話,不要baby talk。要以一種平等尊重且認真的語氣和她說。

4、提供選項

說話的時候,要避免問「好不好,要不要,想不想?」這一類問題。因為他們一般會說「No」。你先幫她做好幾個你能夠接受的選項,然後給她兩個選項,讓她做選擇。

你很認真和她說話,問她意見,她還會覺得自己的意見很受尊重,也很樂意做選擇。當然,你要很正經地問她,不能讓她覺得你是在哄她或者騙她去吃飯。

5、建立界限

孩子有能量的同時,也會開始尋找自己行為的邊界。有些時候,哭鬧其實就是在尋求界限。其實,她會希望爸媽告訴她界限到底在哪裡。有界限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也更自信。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界限內的自由。所以,和孩子建立界限,是這個階段可以做的事情。那些沒有界限,被縱容的小霸王、熊孩子,其實他們的內心是虛弱的,沒有安全感的。

孩子其實最喜歡又能夠給他界限、又能給他愛的父母,這類父母能夠讓孩子很有安全感。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權威型家長(Authoritative Parent):高要求,高回應。

有堅定的規則和界限,但也有很高回應的愛的表達。紀律和愛,都是孩子需要的,缺一不可。

6、堅守底線

孩子挑戰你的底線時,你就要堅守底線。不可以就是不可以。面對無理的哭鬧,我們首先可以在旁邊安靜等待她發洩完,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她溝通說說剛剛發生了什麼。記得要有眼神交流,並以認真對話的方式和她說話。

在她無理取鬧的時候,切記不要發火。因為一旦你發火,其實就被她控制了。同時,也不要滿足她無理的要求,一旦滿足,她以後就知道無理取鬧是一種可以控制他人的方式。

包括吃飯也是,她無理取鬧不吃飯的時候,我們其實不用給她太多關注。我們可以說「好的,你不餓就不吃吧,等你餓了再吃。」讓她試試一次餓肚子的感覺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不能讓她覺得吃飯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如果她這樣想的話,就會用吃飯這件事情來控制大人了。我們要把吃飯的責任還給孩子,讓她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不吃就會餓。

當然,等孩子哭鬧完冷靜下來,我們也和她講完道理,重申完規則之後,別忘了要給她一個擁抱。讓她知道爸爸媽媽是愛她的。我們有界限有紀律,但也有愛。

7、繪本閱讀

另外,你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相關的繪本,例如講孩子不吃飯會怎樣,不睡覺會怎樣的。晚上睡覺前和她讀。

以後遇到不吃飯不睡覺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她說,「你還記得那本書嗎?裡面那個小朋友不吃飯,最後晚上就餓肚子睡不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