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樹幹粗細選用適度粗細的鐵絲,鐵絲長度一般為所纏主幹高度的一倍半為宜,粗度是主幹粗度的1/3左右.
對於樹皮易受傷的樹種蟠紮前先用麻皮或尼龍捆帶纏於主幹上,以防鐵絲勒傷樹皮。
鐵絲固定,主幹上鐵絲的固定,是把截好的鐵絲一端插入靠近主幹觀賞面背面的土團裏,一直插到盆底。另一種固定法是將鐵絲一端纏在根頸與粗根的交接處。
纏繞的方向、角度與鬆緊度,如要使枝幹向右旋轉作彎,鐵絲應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逆時針方向纏繞。金屬絲與枝幹成45度,纏繞過程中鐵絲要貼緊樹皮徐徐纏繞。
作彎時應雙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徐徐扭動,直到達到所要求的彎度為止。
粗幹造型輔助措施,對較粗的枝幹可採用特殊的一些手法拿彎,一次達不到彎度,可多次拿彎,也可採用雙股纏繞法、切幹法等。 蟠紮時間:針葉樹9月至翌春萌動之前,落葉樹休眠期。 蟠紮後2-4天要澆足水分,避免陽光直射,葉面要經常噴水,傷口兩周內不吹風,以利癒合。
系棕的方法有:單套、雙套、扣套
幾種棕法:揚棕、底棕、平棕、撇棕、連棕、靠棕、揮棕、吊棕、套棕、拌棕、縫棕
攀紮彎曲:在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枝幹彎曲是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事項。通過彎曲來改變枝幹原來形式,合理佔有空間方位,從而達到形式美。在我國傳統的樹木盆景造型中,多用棕絲、棕皮來攀紮,彎曲調整枝幹。其棕法技巧,仍值得借鑒。
傳統棕絲攀紮:不易傷害植物,工整秀麗,但技術要求高,工時長。
金屬絲攀紮:易於操作,可隨時所欲,得心應手,省工省時,且難拆卸。
所以,彎曲攀紮時,可根據你的喜好及造型需要,選用棕絲或金屬絲,也可兩者兼用。
對枝幹的彎曲,要瞭解不同樹種的習性,根據粗細,把握好時間季節,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
尤其對主幹的彎曲,要做到胸有成竹,能彎到什麼程度,就彎到什麼程度。亦可分階段逐步加大彎曲度,彎曲時注意保護木質部和表皮。
對於一些粗幹造型可彎可不彎,儘量少彎或不彎;
小苗培育的盆樹材,應自幼彎曲攀紮;
山野採挖大型盆景樹樁,可通過改變種植形式,或巧借樹勢來減少彎曲度。
金屬絲 將攀紮的樹幹包纏起來。注意及時拆卸,以防金屬絲嵌入木質部。
攀紮應先主枝,後次枝,再小枝;由下往上、由裏往外、由粗至細。將金屬絲始端固定,可一根、或可兩根並用,貼緊枝幹,按金屬絲和和枝幹的相切45度角,向上攀繞至需要位置時;將金屬絲末端,緊靠樹皮,不得翹起。
雜木類:宜在生長期攀紮,因半木質化時,枝條生命力特旺盛,即使折裂,也易癒合;
松柏類:宜在休眠期攀紮。
棕絲攀紮:可視被攀紮枝幹粗細,將棕絲撚成不同粗細的棕繩,根據枝幹生長的位置、彎曲形式,找出最佳的攀紮點與打結的位置。開始的攀紮點應儘量選擇分枝、樹節,或粗糙處,以防棕繩滑動。如攀紮點光滑,可用棉織物纏繞。彎曲間距視枝的粗細,硬軟程度,靈活掌握。枝條細軟,間距可短一些;硬且粗的,間距可長一些,彎曲部內弧處用鋸拉口,深度小於幹徑的1/2,並用麻皮纏住傷口。
攀紮時間:除傳統攀紮外,自然式造型的可依需要適時攀紮。對樹幹有傷害時,可在早春進行,利於傷口的癒合。
攀紮順序:先紮主幹,後紮大枝,再紮小枝;紮枝葉時,先紮頂部,後紮下部。
並用攀紮:
金屬絲對小枝的綁紮時間快、效果好、且有力度,但對較粗枝幹的彎曲,較為因難;
棕絲攀紮無論粗細皆可。棕絲攀紮,主要通過兩點的收縮,使枝條彎曲,其彎曲的形式,柔多剛少。
將金屬絲和棕絲並用,能取長補短,剛柔相濟。
主幹枝的彎曲用棕絲攀紮、牽拉;小枝條的彎曲用金屬絲綁紮。
其他方法:枝幹彎曲除用金屬絲、棕繩攀紮外,亦可利用剖幹、鋸切、開槽、絞彎、吊彎、拉彎、頂彎之方法。
主幹不是太粗,且傷口癒合較為困難的樹種,可在中間部位,按垂直彎曲方向切割與弧長相等。切割完畢後,用棕皮或麻皮將切口包紮緊,將棕絲扣套在幹的基部,把兩股繩絞在一起系在幹的上端打活結,彎曲到位後再打死結固定。
多數盆景構型都是以三角形居多。
一個樁子配什麼樣的三角,除直杆外,忌等邊三角和等腰三角。
那麼,配什麼樣的三角最為美觀且合理?那就由「重心」來決定了。
如圖
這個樁,我們在審樁時就可得出,大體上能有兩種玩法。
一是,只玩頂端,下面兩個大杆截了。發枝時留兩小枝做襯托。
二是,玩整體。
先說第一種玩法,只玩頂端。
殺出來的樁是這樣的。
切入正題。
如何配三角形?
先上一圖,大家看下。
這張圖大家看出有什麼毛病了嗎?
我知道,很多盆友已經看出來了,對了,就是我上面說的三角形的問題。
有點近等邊三角形。
是不是看上去顯死板。
而且重心不穩。有要向右倒的感覺。
就這兩點,
它就不可能再成為精品了。
那到底怎麼配頂【三角形】?
我們用最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分左右。一邊長,一邊短。
哪邊長?哪邊短呢?
說盆景你可能才接觸,說寫字,就簡單多了。
我們用書法來比例,容易明白。
行書或草書是怎配重心的,當碰到左右結構時。
把筆劃少的那邊要麼加長,要麼加粗。
字會顯美觀,穩健。
我們玩盆景也是一樣。用【長出】也就是飄枝或【加多】多與另一面的枝量
來配重。如下圖
左長。。。
從這個樁子來看,向右傾斜,樁本身右重,通過左【長】飄枝立顯穩健。
由於它的飄長,也改變了原有的三角冠,自然了許多。
這是左長,再說右長。
要是按照上圖說的,樁子是向右傾斜的,如果再右長,不是重心不穩了嗎?
那就用上【加多】了。
把長的那邊,枝簡單化,而另一面增加枝的密度。
這樣就重心自然就平衡了。
就這麼簡單。。。呵呵。
再說第二種的整體玩法。
整體玩法,樁保留下面兩枝,如下圖
整體玩,也是講究【重心與三角】
先看整體的效果圖
整體玩,就不存在左長還是右長了。
它已變為雙杆盆景了。
這種形態要做到獨立城景又相互回應。這個今天不說。
今天只說【重心與三角】。
這樣看,是個大的三角。
那是不是只要輪廓是個三角,在這三角範圍內所有的枝就可以任意截畜了?
也不是,
上圖看上去是一個大的三角,其實它是有兩個小三角組成的。
如下圖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一期說不了太多,多了看的也煩人。
以後我會循序漸進,一一再說。
這是【三角】。
下麵說【重心】。
這張圖,大家自己看吧,領會應該比我說的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