嘰嘰咋咋 (轉載) │ 2017-11-16 21:09:00 │ 檢舉
分享至Facebook
這枚在1967年出售的郵票,由66歲的慕巴拉在15歲時以15仙購得。這枚錯體郵票甚至被列入《馬來西亞紀錄大全》,是國內最古老的錯體郵票。
原本15仙的郵票,因為沒有印上面值,讓它在50年後身價爆漲,要價500萬令吉。(圖取自網路)
(吉隆坡16日訊)一枚原本15仙的郵票,因為沒有印上面值,讓它在50年後身價爆漲,居然要價500萬令吉!
沒錯,這枚錯體郵票甚至被列入《馬來西亞紀錄大全》,是國內最古老的錯體郵票。
這枚在1967年出售的郵票,由66歲的慕巴拉在15歲時以15仙購得。
「這枚錯體郵票當時在未被發現下出售,且已被人使用過。它的獨特性也讓它在今天身價爆漲。」
慕巴拉在2008年,也曾開價150萬令吉要脫售這枚錯體郵票。(圖取自網路)
慕巴拉在接受《每日新聞》的訪問時說,雖然國內也有其他的錯體郵票,但這枚是唯一沒有印上面值的錯體郵票。
他計劃割愛,但開價500萬令吉。
「我是研究全國各種錯體郵票的價值後,定下這個價格。由於這枚郵票很獨特,所以我認為價格很合理。」
一紙郵票,有市場嗎?在馬來西亞,有一對夫婦在10多年前,租一個4尺左右的檔口擺賣郵票與紙幣,當時被人嘲笑「你們賣紙的,能溫飽肚子嗎?」;10多年後,那人不知何處去,這對夫婦卻已開了一家店,甚至已進軍中國市場。
還有一個從事動畫的藝術家2年前因緣巧合下,幫朋友看顧賣郵票與紙幣檔口,意外發現2天可進帳8000令吉;他用10%的傭金(800令吉),開始以兼職的方式發展事業,結果兼職比正職更賺錢……
郵票,有些人單純視為一種愛好;也有人稱這是「文人的投資」,是有集郵雅緻的人可以投身的一個行業。
在中國,郵票已成為一門宛如股票的「文化投資產業」,甚至還有「中國郵票投資交易網」,列明郵票收購價與信銷價錢。不過,郵票的身價不如紙鈔與金銀幣般來得穩定,因此大部分的郵商,是以郵票搭配紙鈔設攤或開店做買賣。
在馬來西亞,郵票是否有市場嗎?2年前開始兼職從事郵商生意的鄒錦萍向《東方日報》指出,儘管本地集郵市場無法與中國媲美,但仍有一定的市場,惟文件口的產品必須多元化,除了出售郵票之外,也出售紙鈔與金銀幣。
他指出,大馬郵票大略可以分為2大類。第一類是殖民地時期:1957年前的馬來亞(西馬半島)、1969年前的東馬(沙巴、砂拉越及納閩);第二類則是建國後迄今:1957年8月31日及1969年9月16日後的馬來亞(西馬半島)及東馬郵票。
他說,大馬殖民地時期的郵票身價百倍,可在歐洲市場拍賣,特別是英國郵商或集郵發燒友願意出高價來購買這類郵票,因這期間的郵票屬於「大英帝國」殖民一部分,對他們來說,具歷史價值。
「據東南亞郵票全集記載,一枚在1905年發行的大馬面值500令吉的印花郵票,曾在英國拍賣50萬令吉的記錄;若無意外的話,這應該是大馬郵票史上最高身價的郵票。」
來源:https://funstory.org/n/28133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