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原始的正面
素材分析:此株素材為山采刺柏已盆養六年.高約120釐米 根部直徑約40釐米。主幹扭曲富於變化,是棵不可多得的素材。只是整體樹幹太過臃腫厚重缺少虛實,明暗的立體變化。
圖1,2為原始的正反面
(圖2)原始的反面
(圖3)較為臃腫的部位
創作構思:基於素材的自身特點,主要的製作難度在於舍利雕刻上。(圖3,4,5為素材較為臃腫的部位)
(圖4)較為臃腫的部位
(圖5)較為臃腫的部位
(圖6)
首先,找出水線後用電鋸對素材的厚重臃腫的部位進行大塊面的取捨。
(見圖6)
然後,用手工進行雕刻將電動工具留下的痕跡去處,再進行細緻的紋理製作。
(圖7)雕刻後的效果
(圖8)雕刻後的效果
(圖9)調整角度後的正面
舍利完成後對素材進行角度調整。(見圖9,10為)
(圖10)調整角度後的反面
(圖11)
然後,對素材枝片進行製作,見圖11
(圖12)製作後的正面。
(圖13)製作後的反面。
(圖14)一年後的效果圖
作品賞析:此株柏樹作品完成後高度在80釐米,臃腫厚實之感得以改變。主幹舍利的虛實,明暗,扭曲變化得到良好的體現。在枝片上的處理儘量以點綴為主,將主幹舍利的扭曲變化得以凸現。由於製作時日較短,枝片尚顯纖細不夠成熟,待日後逐步進行調整完善,望同好多探討指正。
製作人 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