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雖然不會表達
卻一直在向我們證明他們的聰慧
實際上
他們各個身懷絕技
天賦異稟
擁有很多我們已經退化了的
「腦能力」
知道誰是老大
「個頭大的說了算」
是哺乳動物普遍認同的價值觀
在古代
皇帝會戴上高高的王冠
顯示自己無上的權威
在自然界
狗狗打鬥時會把毛髮蓬鬆起來
顯得體型更大
科學家們發現
9、10個月大的嬰兒
在參與社交之前
便深諳此道
所以他們的注意力
更容易被體積較大的玩具吸引走
初來乍到
知道誰是大佬
才是生存之道
是不是啊~
微表情專家
心理學家RossFlom說
「情感是嬰兒降生之後掌握的第一項技能」
寶寶在學會說
「媽媽」 「噠噠」之前
就能破譯「表情」
2009年
科學家在6個月大的嬰兒面前
放兩張不同情緒的狗狗照片
一張在瘋狂嘶吼
一張在溫柔低吠
然後依次放出狗狗拍照時的叫聲
寶寶每次都會看向相對應的照片
所以
我們都曾是微表情專家
只是長大了以後漸漸丟失了這種能力
嬰兒是很敏感的
會通過表情解讀情緒
如果媽媽是緊張的
他們也會緊張
如果媽媽是開心的
他們也會開心
天生的舞者
嬰兒很小的時候
就會跟著音樂舞動起來
而且很快就能
適應節奏、跟上節拍
為了檢驗嬰兒的「舞」功
科學家請來專業的舞者做考官
同時為嬰兒播放
演講&不同類型的音樂(古典樂、流行樂……等等)
觀察他們的反饋
實驗結果表明
嬰兒對於音樂的反饋(四肢的舞動)要強於語言
而且節奏踏的越准
寶寶就越開心
人類的舞蹈天賦是與生俱來的
不要妄自菲薄
輕易就說自己沒有藝術細胞哦~
模仿學習
嬰兒通過眼睛觀察
需要學習的動作(如抓東西、吃飯、說話等)
從而激發神經細胞
將看到的行為複製到大腦
讓大腦以為是自己在做相應的動作
通過這種「複製行為」來學習技能
科學家說
大腦這種「發現」的能力
是嬰兒進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睡覺時也在學習
「上學的的時候,你是否在夢中解過題?」
2009年
科學家挑選出
26名出生僅1-2天的嬰兒
在他們熟睡時
反覆播放同一首曲子
並對著他們的眼睛不停地吹氣
(半小時吹了200多次!)
寶寶很快get到規律
當音樂響起的時候
就會自動收緊眼皮
剛出生的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為了儘快適應周圍的世界
嬰兒天生自帶邊睡邊學的能力
語言天賦
嬰兒有天生的語言天賦
可以不費吹灰之力
就學會世界上任意一種語言
當一群人中有一個人說外語的時候
寶寶會一直盯著那個說外語的人看
而成人受限於母語
卻做不到這一點
嬰兒的這種「超能力」
會從7歲開始減退
所以外語教學
越早越好
什麼都別說了
雙語繪本讀起來
雙語動畫看起來~
識別「良師益友」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
曾在6-10個月的孩子面前
用三款不同形狀的木偶(A、B、C)
進行木偶表演
表演過程中
木偶A幫助木偶B爬山
木偶C卻把剛爬到山頂的木偶A推下了山
表演結束之後
研究人員讓寶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木偶
所有孩子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幫助人的木偶A
這說明嬰兒能夠識別「好人」
這種鑑別良師益友的能力
是嬰兒道德形成的第一步
古人說「業精於勤,荒於嬉」
進入成人世界之後
我們的音樂、語言、以及各種天賦
久未磨練
都逐漸沉睡了
所以
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
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10000種可能吧~
參考資料:
Live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