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寶寶的身高都是50釐米呢?真的是護士填錯了嗎?

@ 2018-03-09

在產房,每一個新生兒出生後,我們都會給新生兒填一張登記表,上面寫著新生兒的各項身體發育指標。

不少寶媽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寶寶身高的那一欄填的都是50cm,是護士填錯了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塊來瞭解一下吧。

事實上,新生寶寶身高大多都在50cm左右,這不是護士測量錯誤,而是一個真實的情況。

首先,也就是說,臨近分娩的時候,子宮的長度基本就在35cm左右,在孕媽肚子裡的胎兒基本長度也在35cm左右,在子宮裡的胎兒如果再接著長高,孕媽的子宮也會承受不住的。

其次,孕育一個孩子需要10個月的時間,寶寶要呆在媽媽肚子裡面10個月的時間,這個時候母親的子宮會膨脹20倍,也就是35cm的樣子。

而寶寶的長度要控制在50cm才不會傷害到媽媽,而且寶寶在子宮裡面的時候身體是蜷縮的,所以才可以在35cm的子宮裡面存活。

最後,從實際的情況看,也是如此,新生兒在出生時,基本上身高在50釐米左右,沒有什麼差異,但是,在後天發育當中,就出現了個體差異。

到小寶寶滿月時,小寶寶的體重比出生時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長了3-4釐米。

為什麼有的寶寶看起來比較高呢?

其實除了那輕微的身高誤差,後天的生長發育是錯開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不要小看一個滿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嬰兒能增長3-4釐米。

受遺傳因素及奶水品質的影響,嬰兒從滿月起身高就開始有差異了。

想要寶寶長得高,從寶寶生下來就要開始從餵養、睡眠、早教上給孩子下功夫了,各位媽媽要從起跑線上抓起哦。

所以說,寶媽們不用糾結寶寶的出生身高,全國的平均值都是50cm,不過寶寶的後天身高要靠寶媽們的精心培養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