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聰明,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寶寶變得聰明呢?
孩子長大了,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帶孩子出門後,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時間,因為回家的路上時間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較放鬆。這個時候,面對四通八達的各條馬路,讓孩子分辨並記憶,找出各條路的特點及不同之處,學會利用參照物來認路,能夠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還可以指導孩子數門牌號碼,分清哪邊是偶數,哪邊是奇數,能強化孩子的數字概念,對提升數學邏輯智能很有幫助。
逛商場時,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標簽,讓孩子知道每樣商品都有它的標價。然後再和孩子算一算,買兩件要多少錢,媽媽有10元錢,夠買幾樣……這能使孩子對金錢有個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數學智能。
天氣暖和了,衣服要減少;冬天天氣冷,衣服要相應地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數衣服的件數,夏天穿單衣1件;秋天穿內衣+毛衣+外套共3 件;冬天穿內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寶寶在此過程中就會把天氣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氣熱和要涼快及穿薄衣服聯繫在一起,讓孩子從具體的生活經 驗中提升本體感覺,認識自然。
在穿脫衣服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系紐扣,從上往下系,或是從下往上系,讓寶寶的數學邏輯智能得到提升。
引導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歸為一類,可根據物體的顏色、形狀、用途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爸爸媽媽要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標準,即事物的相同點。這樣也能夠使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的細節,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
順序練習有助於培養孩子今後的閱讀能力,這也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大到小,可以是從硬到軟、從甜到淡,同樣也可以反過來排序。例如爸爸媽媽可以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讓孩子動手把蘋果按大到小排列起來:或者拿來軟硬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按照軟硬度來排列。
首先,應教給孩子一些有關群體的名稱,例如家具、運動、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讓孩子瞭解,大群體包含了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
孩子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孩子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後,孩子做事也許會更規矩些。
大人們往往以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裡外前後」等空間概念,實際並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引導孩子,比如:「請把勺子放在碗裡」。對於孩子來說,掌握「左右」概念要難些。
1、也許,開始你得到的只是寶寶茫然的目光,但先不要放棄,而且要在你希望得到他回應的地方稍微做停頓,留給寶寶一些時間,不久之後,孩子就能夠掌握對話的節奏,並且對友好的「咿呀」來填補你留給他的那些空白。
2、讓你的寶寶從鏡子裡看著自己,剛一開始,他可能會以為那是另一個可愛的小夥伴,然後他會發現自己能令那個小夥伴揮手和微笑所有的寶寶都會喜歡這樣的遊戲。
3、撓撓他的小腳心,他會很開心,而且,笑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
4、帶寶寶出去散步,用小車推著他,或者將他舒服的抱在懷裡,一路上向他描述你所看到的一切,「一隻小狗跑過來了」「看,小樹又長大了」「你聽到汽車的聲音了麼?」你知道麼,這樣做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詞匯量。
5、開燈之前,你說」我要開燈了「,然後再按下開關,這樣的小小動作可以教給寶寶因果關係的概念。
6、用嘴在寶寶的小臉,小胳膊上輕輕吹口氣,寶寶會很喜歡這種對皮膚的小刺激。
7、你藏起來,然後你又出現,你滑稽的表情讓孩子笑個不停,在笑聲中,小寶寶慢慢明白,一個物品是怎麼消失,又是怎麼樣重新出現的。
8、每天總要有那麼幾分鐘,和你的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明亮的燈光,沒有遊戲和玩具,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他去探索,看看他能把你帶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