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裡的9樣東西,跟大人看到的竟如此迥異!

@ 2018-03-06

 

為什麼孩子看到水就要玩?

為什麼孩子看到床就要跳?

為什麼孩子看到紙箱就要坐進去?

為什麼孩子不想上學?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跟爸爸玩?

為什麼孩子恐懼看醫生?

為什麼孩子看到墻壁就有塗鴉的慾望?

為什麼有些孩子不喜歡穿正規的衣服?

為什麼孩子看到紙筒類的東西就要拿來玩?

為什麼你總覺得孩子在搗蛋?為什麼孩子的行為讓你費解?幼兒說給你揭露他們內心的小秘密。

孩子的「搗蛋」行為,是一種探索的行為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寶寶一生下來就是環境的主動探索者,他們通過對客體的操作,積極地建構新知識。

尤其是對於6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多的是通過游戲玩耍構建自己認知世界的一個過程,所以游戲玩耍是他們的本能。

幼年期的孩子認知有限,他們看待事物往往是根據他們腦袋中僅有的單薄的認知對待外界。

另外,更因為整個幼兒期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積累更多認知的過程,所以他們喜歡嘗試、探索。

玩水與溺水的神秘關系

有些父母奇怪,為什麼孩子那麼喜歡玩水,從自家水龍頭、水盆到池塘、河流,無論年齡性別,也無論孩子來自貧窮或富裕的家庭,他們無一例外都喜歡玩水。

除非他們在玩水過程中遭遇不幸,比如曾經溺水或被熱水燙傷。越是阻止限制,孩子越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每年夏天總有孩子溺亡大多出自這樣的原因。

喜歡玩水的孩子,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在水方面的探索未得到滿足。

據說1~2歲能被允許在自家水盆充分玩水的孩子,戶外溺水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為什麼所有孩子都恐懼看醫生?

如果你告訴他們說,看醫生不怕的,醫生會讓你健康!但遺憾並且毫無例外地——這些說教對孩子絲毫不起作用。

也有人說,孩子看醫生時不恐嚇他們就不會排斥看醫生。

幼兒說告訴你,都沒用!

因為孩子一旦有了第一次的打針經歷後,他們看到穿白衣的都會恐懼!為什麼呢?

相比起成年人,幼年期的孩子屬於「低智商」動物,求生是所有嬰兒的本能,條件反射也操控著他們大多數行為,比如初生的寶寶嘴巴碰觸到東西就會吸吮、饑餓了會啼哭。

打針產生的肌肉疼痛感,瞬間會讓他們感覺生命受到威脅

,所以他們非常恐懼、哭鬧抗拒。

打針時冰涼的塗酒精、醫生的白大褂會讓他們跟針頭扎進肌肉的疼痛產生關聯,從而導致孩子下次在看到穿著白大褂的,甚至只聽到「醫院」、「看醫生」等字眼就能讓他們條件反射到肌肉將有的疼痛感,所以他們恐懼看醫生。

待他們的心智足以成熟,他們便擺脫掉這種恐懼。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上學?

從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來說,這也是可以解釋的。

正因為幼年期的孩子,各種玩耍游戲、東看看西瞧瞧是他們的本能和認知積累的基礎。

所以他們從骨子裡抗拒被束縛、被禁錮在同一個地方。

因此甚至有人說幼兒園是一個逆自然的現象,會阻礙兒童的成長,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可喜的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普遍知道兒童的發展規律,我們的幼兒園的課程也大多數以讓孩子游戲為主。

是否再一次論證了超前教育的危害,答案顯而易見。

但是 將孩子們禁錮在百來平米的園子裡,始終是有悖於他們的天性,所以沒有哪個孩子從骨子裡喜歡上學。

但是,人始終是社會的個體,幼年期的孩子需要學會規矩、學會如何跟人交往,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上學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上學。

最後,幼兒說忠告:

不要阻止孩子們的「搗蛋」(探索)行為,即使他們會把家裡搞得一團糟。

越年幼的孩子,越是如此。家裡亂了可以收拾,但孩子智力的成長關鍵期過去了或許將難以彌補,甚至有後遺癥。

所以只要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們充分探索、玩耍,不要因為孩子給你製造了麻煩而阻止。

這也是合格父母所要做的本職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