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ar 2018
過去一周以來,朝野政黨自爭辯「糖王」郭鶴年是否資助行動黨,逐漸演變成巫統領袖納茲里獨自扛上馬華諸領袖的罵戰,也燒穿了「國陣團結精神」的假象。從國陣主席納吉無法壓制納茲里的囂張言論,到納茲里與馬華撕破臉毫不留情的對罵,顯示出不但巫統內部出現分歧,連國陣成員黨間也現分裂。
儘管首相兼國陣主席納吉已在內閣會議上指示所有成員不准再攻擊郭鶴年,但這邊廂說完,納茲里又繼續對馬華領袖,如馬青總團長張盛聞及馬華總秘書黃家泉等開炮,將納吉的耳提面命當成耳邊風。
對於這現象,隆雪華堂前執行長、時事評論員陳亞才告訴《透視大馬》,罵戰迄今仍持續下去,不但讓人從中看到巫統內部存在矛盾,就連「國陣精神」似乎也蕩然無存。
「巫統內部有沒有聽內閣指示?看起來沒有,反而有一種壓制不住的感覺,有不和諧的地方。」
巫統領袖攻擊郭鶴年的事件最後延燒成馬華與納茲里之間的隔空罵戰,不但凸顯巫統內部和國陣成員黨之間存在分歧與矛盾,恐怕也將導致國陣流失更多華裔選票。
為何納茲里在這場罵戰中始終孤軍作戰,其他巫統強硬派領袖則顯得相對沉靜?陳亞才分析,這是因為郭鶴年風波所引起的反彈太大,幾乎華社一面倒都對納茲里反感,而且爭吵下去絕對弊多於利,尤其華裔選票的流失更是無以復加。
他推測,若國陣領導層未能控制逐漸失控的局面,那麼屆時會被華社怒火燒傷的不僅是納茲里,情況會如同「火燒連環船」般,進一步延燒到巫統,甚至到國陣,將被華社標籤為種族主義的政黨聯盟。
「華社對納茲里的不滿,會轉化成在來屆不投給他所屬的巫統,相對的,國陣又是被巫統主導,所以會連帶受拖累。辱罵郭鶴年事件持續得越久,華裔選票就會流失得更多更快。」
至於華裔選票受這起事件影響的轉向,陳亞才認為,相比起扮演「華社捍衛者」的馬華,局面似乎更有利於反對黨。
「華裔選民還是不會投給馬華,因為看不到馬華在此事有太大或有效的作為。雖然馬華總會長廖中萊在內閣會議要求納茲里道歉,但看來根本未牽制住納茲里的言行,反而顯示出馬華的力量單薄。」 Share this quote Share this quote
他繼續解釋:「對於納茲里有沒有在內閣會議道歉,廖中萊事後對媒體的詢問避重就輕,只是叫記者詢問納茲里本人。這給予民眾的印象不太好,為何不把話說清楚,究竟納茲里有沒有在馬華要求下道歉?」
對於納茲里有沒有在內閣會議道歉,廖中萊事後對媒體的詢問避重就輕,只是叫記者詢問納茲里本人。這給予民眾的印象不太好,為何不把話說清楚,究竟納茲里有沒有在馬華要求下道歉?」
另一位時評員劉惟誠則指出,這次的罵戰事件絕非簡單,可以看出國陣的三點部署。
「其一,為馬華提供展現無畏的平台,借炮轟納茲里,來清洗被指『依附巫統』的說法。而且罵戰始終只牽涉納茲里一人,其餘有勢力的巫統領袖沒摻和,讓馬華可在不得罪巫統全體下狠批納茲里。」
「第二,向華社傳達訊息,如果馬華再慘敗無法入閣,巫統就會繼續牢控政權,華社會承擔無法在內閣發聲的後果。第三,讓東馬的華基政黨,持續炒作巫統威脅論,強化原有的本土主權戰略,鞏固砂州作為國陣繼續執政布城的後盾。」
有看法認為,納茲里與馬華之間的罵戰,純粹是一場拉抬各自族群選情的「大龍鳳」戲劇。陳亞才笑言:「若說這真的是一場戲,那它會是一場演技很差的戲!」
「馬華在這件事上,充其量只是表達對納茲里言論強烈不滿,捍衛郭鶴年而已,幾乎拿不到什麼好處。事實上,在馬華諸君嗆聲前,華社民間團體早已率先表態抗議,如中總、華總、隆雪華堂等。」
他認為,張盛聞炮轟納茲里與行動黨關係「曖昧不清」的說法,是想要把罵戰的焦點轉移出去,可是並不成功,因為納茲里並未「配合演出」,仍繼續把球踢回馬華,質問馬華為何要他道歉。
「馬華在此事上兩面不討好,原本想要表達與華社一同維護郭鶴年,但扛上納茲里卻讓他們倍感壓力。」
至於納茲里的「演出」,陳亞才認為,對方主要是表現給馬來選民看,先是譴責郭鶴年「知恩不報」的行為,再「盛讚」行動黨在上屆大選中贏得最多華裔區議席,才是真正的「華社代表」。
「這與巫統之前攻擊希望聯盟的論述不謀而合,即放大希盟其實由行動黨控制,其他政黨只是櫥窗擺設罷了。」他分析,這不過是納茲里以至巫統,在大選前炒作「馬來人危機」的老招數而已,意圖鞏固馬來選票。」
「納茲里主要是向鄉區及傳統馬來選民傳達一個訊息:希盟是由行動黨主導,而且勢力越來越大,還得到富有華商的支持,如虎添翼。相對而言,來屆大選巫統情勢艱難,馬來人再不團結就會弱勢。」
張盛聞炮轟納茲里與行動黨關係「曖昧不清」的說法,是想要把罵戰的焦點轉移出去,可是並不成功,因為納茲里並未「配合演出」,仍繼續把球踢回馬華,質問馬華為何要他道歉。
此外,他分析納茲里的第二個用意,是變相警告華商「不要捐錢給反對黨,不然會被對付!」
「納茲里借著教訓郭鶴年,將警告訊息傳給華商,讓他們知道若捐錢給反對黨,或不與國陣走在一起,到時候就會有『麻煩』。」
「所以,我個人還真的看不出,納茲里與馬華有配合演戲的跡象。即使有,也演得不好,因為他們各有各的議程。」
劉惟誠也抱持相近觀點,認為納茲里的罵戰,反而帶給馬華4項好處:
(一)激起馬華基層備戰大選的士氣;
(二)讓華社從同情中產生焦慮,若失去馬華可能連反駁的資格也沒有;
(三)讓華裔選民產生混淆,質疑行動黨與納茲里的關係,也加深馬來社會對行動黨越來越強大的不安;
(四)警告華商資助反對黨的後果。
劉惟誠亦認為,巫統其實希望透過此事,來掂量納茲里的政治能耐、基層影響力和馬來社會動員能力,然後再決定他之後的政途。
「畢竟,納茲里背負著太多負面元素,其本身又不太討華社和城市馬來精英的喜歡,因此,在下屆大選後留不留他在內閣,對能否吸引馬來精英的支持,會起著一定的作用。」
新聞來源:透視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