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內寶寶戀奶、吃手、摸……可能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 2018-03-03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一、越禁止,越想要 

6個月的寶寶斷奶:媽媽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呵斥、打手都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1歲半的寶寶打人: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2歲的寶寶摸[私.處]: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二、當你說「NO」時,TA在想什麼? 

這件 事,很有趣:對於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禁止,反而越點燃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這 件事,能引起媽媽的注意: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會被孩子當做是獲得父母關注的工具,孩子就會越多的去做這些事。

這 件事,我必須做主:因為戰勝困難做到的事情,對TA來說格外有成就感,TA會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而反復去做這件事。

——對於小寶寶來說,聽到「NO」,就等於聽到一個大大的「YES」!

三、比禁止更好的,是疏導和探究 

禁止不如轉移注意力:比如禁止寶寶吃手、打人,可以在寶寶想要做這些的時候,抓住TA的小手,玩個手部小遊戲,轉移寶寶注意力。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父母「禁止」說一百遍都不如約束好自己,樹立好榜樣作用更有效。

用選擇題代替禁止令: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可以讓孩子選擇,是想抱著玩具熊睡覺,還是想摟著洋娃娃睡覺。

陪孩子一探究竟:只有知道了是怎麼回事,才會徹底打消想要偷偷去做的心思。

讓孩子承擔後果: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下次就會長記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