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前段日子,美國宣布成功攔截洲際導彈,震驚世界。相關專家認為,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就像「子彈打子彈」,實際上,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更快,成功攔截簡直難如登天,不過在21世紀,上天並不困難。
藉助先進的科技,在彈道導彈發射的瞬間,超級計算機就可以推算出彈道全程的大概,多枚反導彈就可以發射攔截了。這就好比鬼子一出炮樓,就可以根據走哪條路,判斷掃蕩目標、行進速度和路徑,提前埋地雷等著鬼子踩一樣。
不過,高超音速武器卻不同,其機動能力大大超過彈道導彈,在最終轉入攻擊狀態之前,現有的科技無法準確判斷導彈的攻擊目標和彈道,只能依靠還處於試驗中的鐳射、粒子束武器來攔截,常規攔截手段很難奏效。
所以,世界各國正在大力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例如中國的「DF-ZF」、美國的「HTV-2」以及俄羅斯的「Yu-71」等,都是高超音速武器的代表,它們共同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一、速度快,最低5馬赫,最高可達20馬赫,足以突破目前世界上的所有防禦,而且還難以探測和鎖定,可一小時實現全球精準打擊;
二、機動性強,在滑翔、彈跳的過程中,高超音速武器具備超強的機動變軌能力,可以更好的躲避敵方攔截導彈;
三、威力大,高超音速武器攜帶的彈藥,在飛行末端以最低10馬赫的速度撞擊目標後,產生的威力將成倍增長,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的小隕石(蘋果大小)能夠輕易貫穿一艘宇宙飛船。
當然,高速音速飛行必須要確保武器的關鍵結構部件,如導彈的彈頭、飛機鼻錐、翼前緣等,可承受劇烈的空氣摩擦,及高達2000-3000℃的熱氣流衝擊而不被破壞,這也是制約高速音速武器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就在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團隊傳來了一則好消息——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可耐3000℃燒蝕的陶瓷塗層及複合材料,具有優越的抗燒蝕性和抗熱震性!
據瞭解,新型陶瓷塗層改性炭/炭複合材料,由鋯、鈦、碳、硼元素組成的四元含硼單相碳化物構成,兼具了碳化物的高溫適應性,和硼化物的抗氧化特性,除了能夠經受得住3000℃超高溫考驗,還具備低氧擴散速率、高溫自癒合能力、陶瓷塗層緻密和梯度結構。
就連美國都不得不承認,相比於陷入停滯的「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中國的「DF-ZF」已經成功試驗7次,並且關於第二款高超音速武器的新式高技術衝壓式噴氣發動機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進行了8次飛行測試。
對此,為了避免受到威脅,五角大樓多次「提醒」中國,提高軍事武器研發的「透明度」,有時候還直接向中國喊話,「不允許動用高超音速武器」!甚至有西方媒體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共用這些先進技術,保持各國之間的平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