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前豪派各種現金援助金,國陣狂砸數十億「買票」!!

@ 2018-02-28

 28 Feb 2018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政府都有向受生活成本上漲打擊的貧寒家庭發放現金的措施,但時評人認為,在第14屆全國大選將臨的這幾個月,這種現金支付其實是一種買票的形式。

國陣政府自去年7月以來,已經向全國數百萬的人民發放超過25億令吉的現金捐款,這些受惠者包括貧困人口、農民、漁民、公務員、宗教教師和村長等等。

而這項巨額款項還不包括預計今年發放的一馬援助金(BR1M),一馬援助金將給約莫700萬名低收家庭支付總額67億令吉的津貼。

公民社會領袖安美嘉律師形容此況:「到處都是金錢交易,中間絕無克制。」

第13屆全國大選於2013年舉行,但在大選前一年的2012年,政府針對21歲至30歲青少年,為這個群體撥款3億令吉補貼他們購買3G智慧型手機套餐。政府另外還為公務員提供了一個月半花紅,並撥款6000萬令吉,把公務員養老金的每月平均提高100令吉至820令吉。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報道,政治學教授布里奇(Bridget Welsh)指出,由國陣主導的聯邦政府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為「選舉相關的獎勵金」,共花費了577億令吉或每人1923令吉,是「選舉史上最貴的選舉」。

相比之下,2013年大選結束後一年,公務員只獲得半個月的獎金,而退休人士也只能領取一次性的250令吉養老金,大選前後差天同地。

進入到2018年,經濟學家表示,在選舉前提振消費者良好情緒的作息不再罕見,全球國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和印度都曾經採取類似舉措。

「福利計劃是一項合法的公共政策」,馬來亞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泰瑞斯(Terence Gomez)這麼指出。

「(發放福利計劃的)時間可能會受到質疑,但與此同時,現在的生活成本的確很高。」

其實,不只是執政黨朝向這條道路,再在野力量也會仿效,只是礙於資金有限,規模普遍較小。

比如說,由聯邦在野力量希盟執政的雪蘭莪州,公正黨格拉那再也(Kelana Jaya)區國會議員黃基全就曾向自己選區的清寒家庭每年撥出25萬令吉的款項,而這筆錢是由州政府所贊助。

與此同時,檳城也由希盟執政,去年曾為每戶一次性支付700令吉來應付水災的影響。

儘管這些付款是在合法的援助項目下完成的,但仍然存在買票的污點。

2月2日,馬來西亞城市發展與房地部長諾奧瑪因為一張在家教協會上,手持大量現金鈔票、發放現款給家長的照片瘋傳網絡,而引起全城關注。

諾奧馬是雪州丹絨加弄國會議員,更是雪州巫統主席,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稱這筆錢來自一項援助學校的政府計劃,還表示這項計劃準備撥款3.28億令吉給320萬名學生的家庭應付開學開銷。然而,這些資金應該先撥款到學校才分配給家長。

社運份子表示,這名部長的行為令人產生政客在選舉前買票的印象。

反貪污及朋黨主義中心(C4)執行總監辛西婭評論而言:「這是金錢政治的合法化,這些直接的現金分配就像賄賂一樣,特別是在選舉期間。」

然而,馬來西亞的政客們卻說,這些發款是合法福利計劃的一部分,在當前百物上漲的情況下是合理的做法。

首相納吉周日於自己國會選區北根(Pekan)所舉行的一馬援助金推介里上反擊批評者,特別是希盟領袖馬哈迪稱援助計劃為「dedak」(意為動物飼料或賄賂)的說法。

「這與政黨政治毫無關係......如果有人說我們買票,那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建議來自國家銀行。」

「'dedak'或'現金為王』根本是無稽之談......我們實施一馬援助金是因為我們是一個關心人民的政府。」

政治學教授布里奇指出,由國陣主導的聯邦政府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為「選舉相關的獎勵金」,共花費了577億令吉或每人1923令吉,是「選舉史上最貴的選舉」。

新聞來源:透視大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