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5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有點小亢奮。
前幾天剛說完一部電影,光看預告片就熱血沸騰。
再翻翻朋友圈,提前看過片的朋友給出漫天好評。
撓得人心痒痒。
距離上映還有三天,不如就先來說說《紅海行動》的導演——林超賢。
相信你們都聽過他的外號。
比如,「影帝製造機」。
曾兩度將張家輝送上金像影帝的寶座。
更是讓原本只會耍范兒的謝霆鋒脫胎換骨,而立之年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座最佳男主角。
還有,「中國的賣拷貝」。
《神槍手》《火龍對決》《逆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以及傳說中的《莫斯科任務》。
都是麥可·貝式的硬派動作片。
他對軍械的痴迷,對爆破的熱衷,對肌肉的崇拜,仿佛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
浸泡在野蠻的荷爾蒙中,享受硝煙味帶來的快感。
但是,這些頭銜,都沒說到林導最牛的本事。
就說「中國賣拷貝」,林超賢對槍械的了解,不知道比麥可·貝高到那裡去了。
別不信,人家好歹也是經歷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洗禮的。
玩槍,是香港電影人的必修課。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林超賢在導演陳嘉上手下,開始了學徒生涯。
那時黑幫片和動作片當道,用林導自己的話講:「八十年代追求刺激。」
這也是林超賢此後的創作生涯中,不斷回溯的一個黃金時代。
他一進電影圈,接觸到的就是最刺激,也最賣錢的警匪槍戰題材。
被陳嘉上提拔成副導演後,他也是專門負責電影里的槍戰戲。
這些經驗,都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比如,《逃學威龍》里的臥底主題,在他往後作品中屢見不鮮;《飛虎雄心》里的專業軍事行動,大可看作日後戰爭題材的一次練手;《天地雄心》里的邪典風格,很大程度上啟發了多年之後的那部《魔警》。
但林超賢並不滿足於,一直做個「槍戰副導」,在與師父聯合執導了幾部電影後,他開始單幹。
處女作《G4特工》還有些拘謹,仍未跳脫傳統警匪片的套路。
2000年的《江湖告急》,終於給所有人一個驚喜。
這是林超賢自己至今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同時Sir還認為,這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電影。
影片以荒誕戲謔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末路黑幫勾心鬥角的故事,人物命運交織,台詞搞怪邪趣,表現手法更是膽大妄為。
其中不乏對老港片的致敬。
比如那段「槍火」式的槍戰對決,調侃了老杜與銀河映像。
以及結尾的關公現身,將黑色喜劇的風格發揮到極致。
不難看出,林超賢的骨子裡,有對經典港片的無限眷念。
但,這份情結,卻永遠只能留在了千禧年以前。
當新的時代浪潮撲來,他一時手足無措。
因為林超賢不像徐克、陳可辛這些老一輩的香港電影人那樣,擁有極強的類型風格,可以循著風向,迅速在市場內站穩。
他對於類型的理解,還是早年在師父手底下,學到的那一套槍戰美學。
所以,當「香港電影」這面大旗無法指引他的時候,他必須學會自立門戶。
2000年過後,林超賢進入了一段「瞎轉悠期」。
左突右撞,什麼類型都拍,也不知道能敲開哪扇門。
有《千機變》這樣的魔幻動作,《豪情》、《戀情告急》是兩性愛情,《至尊無賴》搞起了無厘頭喜劇。
唯獨,他「藏」起了自己的槍。
這些電影,今天你再看,會有一種感覺:「咦,怎麼這也是他拍的?」
不像是那個我們最熟悉的林超賢。
直到一部《證人》,林超賢的創作才打開了新篇章,進入「瘋魔階段」。
這一階段,無腦槍戰開始變成高級槍戰。
這部令他回春的《證人》,其實借鑑了1998年那部他與師父合拍,還拿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的《野獸刑警》。
兜兜轉轉,林導還是選擇從他深愛的年代中,去獲取靈感。
然後進行改造,用文藝包裹住暴力。
林超賢猛烈但有章法,他懂得如何用暴力來調動觀眾的情緒。
印象深刻的一處是,張家輝與謝霆鋒在廢棄工廠中的以死相搏。
工廠內陰暗潮濕,鋼鐵交錯,空間狹窄,環境本就壓抑。撕斗的兩人,無論正邪,都形同野獸,招招狠毒。
警察用衣服包裹著磚頭,狠砸對方。
綁匪的每一腳,也是重擊頭部。
看兩人纏鬥,不是暴力的快感,而是窒息的煎熬。
拳頭與磚頭,都重重擊打在觀眾心裡。
《證人》的虐系風格大獲好評,於是林超賢認準了這條路往下走,又炮製出一部《線人》。
更壓抑和絕望。
林超賢這樣說:「這與我個人的世界觀有關。因為世態炎涼令我不好過,所以我要家輝替我在大銀幕上不好過。」
一句玩笑,但依稀可以解讀出,他在摸索階段的艱辛。
對人情世故的失望,對電影創作的忐忑,讓他又開始追懷,自己深愛的年代。
最明顯的就是在《線人》中,安插進各種熟悉的香港元素。
影片中「廢噏」的家,選在了林導年輕時最愛去的廟街,他想用電影去展現廟街的興衰。
他選取《每當變幻時》這首歌做電影的片尾曲,只因裡面的一句「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
為了致敬偶像林嶺東,他特地選在《學校風雲》里的那個小學,上演最後一群人如瘋狗一樣互相撕咬的高潮戲。
最後,謝霆鋒的「死」,寓意著黃金港片的隕落。
這也象徵著林超賢的「瘋魔」創作告一段落。
當商業風格漸趨成熟,大資本的橄欖枝開始不斷示好。
2012,《逆戰》開打,投資近2億,動用了軍方,在戰亂的約旦實拍。
從這部電影開始,他真正進入了「軍工業期」。
警匪槍戰升級成軍事火併,林超賢將他最心愛的題材以及最愛的「槍」,搬上了更大的舞台。
林超賢是軍迷,這是公認的。
以前在片場,時不時就愛跟槍械指導玩玩槍。香港一有槍展就跑過去,看看有哪些新式武器。
每次看到喜歡的,他都想用到電影里。
最終,《逆戰》實現了他的願望。
開機前,約旦軍方特意邀請林導前去任意挑選裝備。
林超賢超興奮,跟「點菜」似的揀選軍備,最終出現在電影里的槍炮,共14種。
林導還想讓坦克開進片場,卻遭到約旦軍方的拒絕。協商之下,只能當作背景出現在電影里。
這事也就成了他心裡的遺憾。
這樣的遺憾,終於在《紅海行動》得到了彌補。
中國海軍與摩洛哥政府的支持,讓林超賢夢寐以求的坦克、飛機與軍艦,全都收入麾下。
從當年的片場槍戲指導,到之後的自我探索,後來的「入魔」創作,再到如今的合拍主旋律。
大起大落,有過榮譽,也有過低谷,但他最終還是闖出了自己的路。
把「槍」,玩出新的高度。
有人說他的主旋律拍多了,喪失了原來的風格。
但林超賢都說,不清楚自己有所謂的「風格」。
從第一部戲《G4特工》到《野獸刑警》,大家覺得我拍動作片有些所謂的風格。但老實說,其實到今天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我的風格,準確說是什麼謂之風格。我當年好喜歡《旺角卡門》,喜歡那種技巧和電影語言,但我的電影里從來沒用過這麼明確的東西。
或許,林超賢就是一個「從未成型」的導演。
一直以「學徒」的創作方式,從他所熱愛的一切電影元素中汲取營養,然後改造出更多元、視野更開闊的槍戰電影。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