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轟動【建國英雄後代】不再是國陣票倉!快看~幾百個墾殖民區不再是國陣絕對的票倉!
第二和第三代墾殖民,與第一代墾殖民的人數比例是2對1。
第14屆全國大選 #國陣票倉 #墾殖民 #聯土局 #國陣鐵票 #墾殖民後代
今日最新重磅消息!國陣政權隨時不保!納吉 搞到墾殖民生活壓力引不滿 ,國陣有54個堡壘 區選情或受衝擊!快看!主要原因是因為這 樣!
不再是國陣票倉 第2、3代墾殖民票投何方左右大局
希望聯盟相信,在第1代墾殖民當中,80%的人會把票投給國陣。
以往的大選中,墾殖民向來都被定位為國陣的鐵票。但今非昔比,年輕的墾殖民輩出,317個墾殖民區不再是國陣絕對的票倉,這些人成為了左右誰能在大選中贏得鄉區馬來選票的關鍵。
在我國317個墾殖民區域當中,最為年老的是65歲以上的第1代墾殖民,而希望聯盟也相信他們當中的80%會把票投給國陣。
另一邊廂則是第1代墾殖民的孩子,他們被認為是第2、甚至第3代的墾殖民,這也是希盟極力爭取的一群。
希盟彭亨領袖查卡利亞阿都哈密點出,令人振奮的是,第2和第3代墾殖民,與第1代墾殖民的人數比例是2對1。
他認為,這也是為何希盟有信心能在來屆大選中,比上一屆大選贏得更多的墾殖民選票的原因。
亞雅今年70歲,來自距離彭亨淡馬魯30分鐘車程的雅瓦甘榜(Kampung Awah)墾殖區。
他說,老一輩的墾殖民都像他一樣,還是會把票投給國陣。
但他承認,年輕的一代已不再一樣。
我不在意(他們的選擇是什麼)。
他們有權力選擇他們想要的,不管是怎麼政黨執政,我們的生活都還是一樣。
政府會幫助我們,反對黨也會探望我們。
國陣是政府,政府即國陣
首相納吉推介的墾殖區計劃2.0(Felda 2.0),其中3個墾殖區,包括美律谷被選為首批落實Felda 2.0計劃的墾殖區。
文冬美律谷被選為首批落實Felda 2.0計劃的墾殖區。
有關墾殖區將獲得1000萬令吉的撥款,以及與其他機構如鄉村及區域發展部合作提升現有設施,比如辦公室、道路等。
另一邊廂,聯邦土地發展局(Felda)不斷爆出負面消息,正值多事之秋。
儘管許多人都把焦點放在土地權轉換弊案上,可是其實債台高築的問題正悄悄籠罩著聯土局墾殖民區,而這項問題預料會衝擊西馬54個國會選區的選情,影響國陣在來屆大選的勝算。
希盟也看準這點,準備在來屆大選掀起墾殖民海嘯。
但亦有不少墾殖民認為,國陣就是政府,也是他們生活的保障。
出生於雪州丁宜河(Sungai Tengi)墾殖區的哈桑朵拉表示,除了國陣,誰還會給我們10英畝的地,誰還會記得我們?
雪州蘇哈多(Soeharto )墾殖區的卡馬魯扎曼指出,視國陣為唯一選擇的想法不僅停留在第1代墾殖民的心中,第2代墾殖民也有同樣的想法。
今年55歲的他說,自己對聯邦土地發展局(Felda)管理其母親產業的方式感到不滿,導致該土地的收成大大減少。
他的抱怨,也是聯邦土地發展局大多接獲的抱怨。但邊抱怨的他,還是會邊支持國陣。
第2、第3代的墾殖民,是希盟極力爭取的一群。
我們需要政府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支持政府,我們應該叫誰來協助我們?反對黨能做什麼?他們有什麼方法?
如果你寄望希盟幫忙,他們內部也不團結。
國陣治理無方,投選希盟有助施壓
住在增卡墾殖區的阿茲敏莫哈末指出,只有政府開始重視墾殖民,墾殖民的福利才會受到關照。
他說,反對黨陸續關注墾殖民課題後,國陣政府也開始繃緊神經。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國陣為了對抗反對陣營,開始為我們制定更好的政策。最後,還是選民的得利。
文:透視大馬
延伸閱讀:
相信新一代的大馬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墾殖民了。
不說在文冬附近有這麼一個有歷史價值的地方---美律谷,就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墾殖民區,簡稱發展芭。
60年代初,由第二首相阿督拉薩的計劃,召集了不同地方的貧困人來開發森林,轉成種植區。從樹膠開始,
這些墾殖民每一個都是建國英雄,在安穩了以後,就會把家人接來,慢慢就形成了小社區。
美律谷當年是一片荒山野嶺。
在政府推行【耕者有其地】的計劃,成立聯邦土地發展局 FELDA,一開始日子顯然非常困苦,但堅持下來的如今都熬過了艱辛的時刻。
當初參與墾殖的居民都獲得10英畝的土地。
政府也提供各方面的津貼。
這裡有馬來人大約400戶,169戶華人,47戶印度人。
如今這裡已發展成一個小村,三大民族樂融融和睦相處。
節日嘉慶相互往來有如一家人。
整個村莊設備多齊全,有三大語言的小學,醫療診所,民眾會堂,球場,商店,飲食店,
甚至宗教場所都各有秋色。
有回教堂,基督教堂,佛廟和興都廟。
有些第二代的屋子已經重修,有的還保留當時的純樸,形成有趣的對比。
居民都和藹可親,當你主動和他們聊天,你會對FELDA的運作更多了解,對FELDA墾殖民有不同的認識。
歡迎前來看看為國家的農業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的美律谷。
感受真正【一個馬來西亞】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