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他說,河水被下毒也破壞了河水生態,中毒的河蝦一旦吃下,雖然不會馬上對人體造成影響,但還是會慢性中毒,因此促請民眾暫時不要購買河蝦。
農曆新年將至,河蝦需求量大增,有人不惜在河水下毒,以期捕捉更多的河蝦牟利,導致河水污染破壞生態,就連每逢2月產卵的河龜也不見了蹤影。
今年河龜沒有在產卵期返回甘馬挽沙灘產卵。
(登嘉樓.甘馬挽10日訊)農曆新年將至,河蝦需求量大增,有人不惜在河水下毒,以期捕捉更多的河蝦牟利,導致河水污染破壞生態,就連每逢2月產卵的河龜也不見了蹤影。
登州漁業局主任阿米魯向星洲日報證實,位於甘馬挽的河流被人下毒以捕捉河蝦,該局已派人到該河流收集河水樣本進行化驗。
登漁業局:河水被人下毒已久
他說,河水被下毒也破壞了河水生態,中毒的河蝦一旦吃下,雖然不會馬上對人體造成影響,但還是會慢性中毒,因此促請民眾暫時不要購買河蝦。
「有關河水被人下毒事件已存在多時,但卻沒有公眾向該局舉報,直到大馬龜類保育學會於近日向該局投報,發現河龜沒有在產卵季節產卵,及有河蝦集體中毒殘留在河岸。」
他說,其實,該局已多次到該河流調查,但每次都事先被人發現,導致每次的調查都無法捉到下毒的兇手。
「我們會不定時到該處調查,以免被發現,才可捉到下毒者。」
當地漁民守口如瓶
他說,經過今次調查,當地的漁民都守口如瓶,不願意透露,讓該局無從下手。
「該樣本目前已送到登州化學局進行化驗,等候化驗報告結果,才可獲知是什麼樣的毒藥。」
河龜孵下的河龜蛋,一旦沒有拾取就會被人拿到市場售賣。
王康龍:河流生態被破壞
大馬龜類保育學會中心保育計劃助理王康龍(34歲)說,河龜原本是於2月至3月份返回甘馬挽河流產卵,但該中心的人員在等候將近3天,皆沒有發現河龜上岸產卵。
他們一行人較後在河岸發現了河蝦都流向河岸,這是中毒跡象,因此認為該河流被人下毒,導致河流的生態被破壞。
「自2011年,我們在該河流進行河龜保育計劃,都有發現該河流不時遭人下毒,以輕易捕捉河流內的魚產。」
他說,根據觀察,這些下毒的人士會在大節慶時往河水下毒,捕捉價格較高的河蝦。
河蝦有價下毒事件屢發生
「目前,每公斤河蝦在市場可售賣70至90令吉,因市場有價,讓下毒事件屢屢發生。」
他說,今次發現大量的河蝦因受到毒藥影響,導致河蝦眼睛感覺麻痹就會游到岸邊,同樣河龜眼睛也受到影響造成視力問題。
「我們昨晚凌晨3時在河龜產卵的沙灘拾取將近2公斤的中毒河蝦。」
他說,目前,這些棲息在甘馬挽的河龜僅存100餘只,已瀕臨絕種,如今保育工作也受到影響,擔心河龜的數量將會再次減少。
「這些河龜的學名為Batagur Affinis或馬來潮龜,有很多的漁民會把河龜孵出的蛋售於市場,一個河龜蛋可售5令吉。」
他說,該中心會把這些前來孵蛋的河龜置上晶片及測量身長,也會把孵出的蛋帶回保育中心,再把孵出的小河龜置上晶片,等候它們再次返回岸上,計算數量。
王康龍測量上岸產卵後的河龜,觀察它們有沒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