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文》第14屆大選撐誰?關心大馬,請分享留言評論......
第14屆大選撐誰?
第14屆大選,決定誰能撐多久。
若國陣重奪國會2/3多數優勢,納吉就能再撐多一個五年。
10年前,時任首相阿都拉失守2/3底線,導致國陣內憂外患。黨內外勢力趁勢崛起,領導層洗牌、政治版圖移動。
阿都拉下台,國陣成員黨如馬華公會、印度國大黨等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黨爭;而公民社會則釋放力量,與掌權者使勁拉扯,以致國陣五年內都無法恢復元氣。
若國陣僅以過半議席拿下政權,搶不回檳城、雪蘭莪、吉蘭丹州政權之餘,又丟失柔佛或吉打州政權,則納吉要面對黨內逼宮的壓力。
扎希、希山慕丁與凱里鐵三角會組成新配搭,棄納吉保巫統,致力擺脫1MDB弊案的包袱,重新鞏固巫統/國陣政權。
另一廂,若國陣重奪2/3,則意味著希望聯盟慘敗。
最可能的情況是【馬來人海嘯】沒發生,行動黨在華裔選民比例偏高的選區勝出,是希盟得席最高的成員黨。
若在野黨議員族群比例嚴重失衡,則回到10年前【華人在野黨對抗馬來人政府】的局面,讓種族政治再度找到滋長的溫床。
這是國家誠信黨與土著團結黨的第一次全國大選,選績決定兩黨是用完即丟的保麗龍,抑或能夠重複使用的保溫瓶。
誠信黨若有所斬獲,則能夠繼續與伊斯蘭黨競爭,不讓後者在本地穆斯林社會壟斷話語權。
若全軍覆沒,則可能解散,個別領袖投奔行動黨或公正黨,甚至不排除在哈迪阿旺離開以後,重返伊黨懷抱。
至於土著團結黨,若所勝出席次無法促成政黨輪替,則比較可能成為46精神黨2.0,更甚於人民公正黨2.0。
倘若國陣以過半議席執政,則意味著希盟在國會內尚保住1/3的實力。馬哈迪若沒落馬,就能以國會在野黨領袖姿態,與首相面對面針鋒相對。
希盟能走多遠,關鍵恐怕不在理念,而在於權力。
民聯之所以撐上七年,是因為掌握州政權。
即便中央領袖因理念分歧而宣告民聯不復存在,雪蘭莪卻因為州政權的維繫,讓【民聯】屹立不倒至今。
稍微回顧,除了伊斯蘭刑事法的課題,民聯成員黨之間的共識,恐怕比希盟更大。
在宗教、族群、文化認同領域之外,民聯對政治、經濟民主化有相當高的共識。
反觀希盟,雖撇開了伊斯蘭刑事法爭議,卻在民主、自由、公正、多元等政治價值上,存在分歧。
如果沒有權力維繫,分歧很容易就變成導火線,粉碎這個在野黨聯盟。
然而,以目前這個階段,要實現政黨輪替,在野黨聯盟成型以後能否打持久戰,極其關鍵。
不管納吉、巫統或國陣,都想借第14屆大選恢復元氣,然後向在野黨、公民社會反撲。
在野黨若無法一舉攻下布城,卻能捍守至少1/3國席,以及數州政權,也至少能夠撐得下去,等待時機,開創新局面。
選民撐誰,誰就撐了下去。
倒過來說,馬來西亞未來是什麼局面,就看選民在第14屆大選撐了誰。
評論: 林宏祥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