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寶之後,請別對大寶說這兩句話,太委屈大寶了

@ 2018-02-05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很多家庭迎來了二寶,幻想著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樣子,但事實卻是不少家庭過得雞飛狗跳,整天充當著裁判。

一會兒大寶來告狀,一會兒二寶來申訴,剛處理好,不大一會兒工夫,兩孩子又打起來了,說好的其樂融融,只剩下了爭吵怒吼。

孩子之間偶爾打架爭吵,是正常的,若是天天如此,時時如此,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閨蜜燕的老公是獨生子,早幾年前就生了二寶,下個月二寶就三歲了,老大是女兒,已經6歲了,老二是兒子,湊成了一個「好」字,令人羨慕。

可燕跟我說,兩個孩子一到一塊就打架,她每天都生活在兩個孩子的吵鬧聲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勸架,只要一會兒工夫,就會上演全武行,大的叫,小的哭。燕總說是兩個孩子的性格不合,其實不然。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去燕家玩,燕的女兒楠楠放學回家就喊餓,然後就跑到廚房找吃的,小兒子嘟嘟見到了,也跟著姐姐跑去了廚房,沒過兩分鐘,就等到盤子摔在地上的聲音,緊接著嘟嘟跑了出來。

「媽媽,姐姐不給我蛋糕吃,還把盤子打碎了。」嘟嘟哭著跟燕說,燕子進了廚房,看到正在狼吞虎咽吃蛋糕的楠楠,氣不打一處來,厲聲地嚷道:「你怎麼不讓著弟弟,還把碗打碎了,太不像話了。」並從楠楠的手中搶走了蛋糕,給了嘟嘟。

楠楠委屈地哭了,說媽媽偏心,弟弟是壞蛋,被吵得焦頭爛額的閨蜜,沒有聽女兒的解釋,上去就是一巴掌,楠楠哭得更傷心了,看到吃得津津有味的弟弟,一把將他推倒在地。

閨蜜還要動手打楠楠,我一把將楠楠拉到了身邊,先安慰了她一下,帶她穩定情緒後,我問她是不是不給弟弟蛋糕吃。

楠楠含著眼淚說:「不是的,弟弟看到我在吃蛋糕,就上去推我,說我吃了他的蛋糕,要我賠,他在打我的時候,不小心把盤子打到了地上,他就告訴媽媽是我打碎的。」

閨蜜燕的老公是三代單傳,全家上上下下都對嘟嘟這個兒子百般疼愛,寵得不得了,再加上楠楠比嘟嘟打3歲,所以,家人都覺得楠楠是大孩子了,應該讓著弟弟,兩個孩子吵架時,更多的是責備楠楠。

可是,楠楠也是個孩子,她才6歲,當父母經常包庇弟弟,寵愛弟弟時,她心裡會是多麼記恨弟弟啊!怎麼會喜歡弟弟,和弟弟相親相愛呢?很顯然,這問題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兩個孩子的問題。

其實,我很理解楠楠的感觸,因為我和她有過類似的經歷。我有一個妹妹和弟弟,我在家排行老大,我父母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他們那代人骨子裡多少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爺爺奶奶就更不用說了。

每次我和弟弟吵架,家裡人都會對我說:「弟弟小,不懂事,你是姐姐,應該讓著他」,比如,弟弟愛動手,打了我,打得很疼,我推了他一下;弟弟把我的課本撕了一個口子,我朝他發脾氣,家裡人都拿這句話來說我,心裡還是蠻不痛快的。

還有就是,每次弟弟、妹妹犯了錯誤,爺爺奶奶都會說:「你是老大,肯定是你帶的頭。」將弟弟妹妹犯錯誤的責任推卸到我的頭上,如果我要反駁的話,爺爺奶奶就會說:「你看,弟弟就是你學的,你是姐姐,必須要帶著好頭。」

其實,無論是大寶還是二寶,不管他們的年齡相差多少,我們都要意識到一點,他們都是孩子,不能因為大寶比二寶大幾歲,就以「你是大姐姐、大哥哥」的成人標準來要求大寶,這對大寶是不公平的。

做父母要儘量一碗水端平,我樓上的鄰居家有兩個女孩,兩個孩子年齡差兩歲半,有時會因為爭搶玩具發生矛盾,如果他們跑去找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對他們說:「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你們自己商量著解決。」

如果兩個孩子為此動起手來,她們的爸爸媽媽二話不說,直接把玩具拿走,並告訴她們,「因為你們打架,我要把這玩具沒收,誰都不許玩。」

因為父母的不插手,不袒護,反倒讓兩個小姐妹越來越親,打架越來越少。我覺得兩個孩子能不能相親相愛,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因為愛的顧此及彼,導致兩個孩子因為爭寵而心生嫌隙,如果父母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就會越走越近。

你家有兩個寶寶嗎?如果兩個寶寶打架了,你會怎麼處理?歡迎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