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教育也是如此,它能讓人功成名就,也能讓人步入深淵……請家長朋友們能抽出五分鐘時間,細細品讀這篇文章,希望你能有所反思與收穫。
最近幾年,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焦慮、爭吵,慢慢失去笑容。
在他們中,有很多父母,曾經堅信自己能給孩子帶來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然而,當孩子步入小學,對學習力不從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考試成績墊底,他們關於教育的自信,卻在一瞬間坍塌了。
有個家長曾在論壇上吐苦水:「女兒班上的老師不教乘法口訣,直接進行乘法考試,女兒一臉懵逼,考試成績墊底。一問才知道,原來班裡只有自己女兒和另外一個小男孩,沒上過學前補習班。而其他孩子的成績,都接近滿分。」
現在的教育大環境,就是「超前學習」。幼兒園,把小學的內容學會;小學,把中學的內容學會;中學,把大學的內容學會……作為父母的我們,只有兩個選擇:
1、讓孩子參與到大環境的滾滾洪流中奮力拚搏
2、甩開大環境,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培養孩子
無奈的是,絕大多數的家長只能選擇1;只有極少數吃喝不愁的富貴人家,才有足夠的勇氣去選擇2。
現實中,有太多的家長在大環境中苦苦煎熬。我們既不想讓孩子成為學習的奴隸,又不想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面對這難以解決的矛盾,家長和孩子越來越無奈、痛苦,想要逃離這種生活,卻又不知路在何方。
小編有一個朋友,有自己的公司,年薪百萬,在眾人眼裡非常優秀。但她在讀初中的兒子成績平平,談起兒子時,她總會長嘆一聲,一個勁地後悔說當初沒管好他。
她的兒子我見過,是一個很愛笑的大男孩,人緣很好,懂得體諒他人,情商也很高。擁有這樣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她非但不欣慰,還把「孩子成績不好」當做自己人生中的一大污點,沒少數落孩子。
她說,她有一個夢想,就是想讓孩子考上知名大學,進全球大公司。在她眼裡,只有做到這一步才算是「成功」,其他都是「失敗」。
小編也曾說過她:你知道現在學校的競爭壓力有多大嗎?如果你當初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管教孩子,恐怕還是沒法把孩子培養成學霸,說不定還把自己的心臟病給氣出來了!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的成敗,成了父母的成敗。有些父母甚至能忍受自己的失敗,卻絕不容許孩子失敗。
既然能接受「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的觀點,也喝過「只要人生真實活過,就不算失敗」的心靈雞湯,但在生活中,我們為什麼就是辦不到呢?
當孩子步入校園後,我們的心情,就會隨著孩子考試成績的高低而起伏不定。
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夫妻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狼媽羊爸」,或是「狼爸羊媽」,夫妻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導致矛盾頻出,弄得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該聽誰的。
丈夫開心地回到家,想和妻子說些單位發生的趣事;誰曾想妻子來了一句:「孩子這次考試又沒考好」,夫妻二人立刻像被霜打的茄子——蔫了。
妻子陪孩子寫作業,原本心平氣和,一言不合就吼罵聲不斷;丈夫嫌妻子脾氣太差,親自上陣。可還沒兩分鐘,吼聲比妻子還大,甚至對孩子揮拳相向。
孔子早就說過,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這條路,我們走得太急了。不知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著急什麼?
我們明明知道,優秀的人,成績不一定好;我們明明知道,填鴨式學習的效果最差,但我們還是一個勁地把孩子送去補習班……
其實,我們所焦慮著急的,是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性。只有孩子成績好,每次都能考第一,才能讓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去相信: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然而,未來之所以稱之為「未來」,就是因為它的不確定性。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孩子成績好,未來就一定能成功嗎?這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罷了。
小編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從小成績不好,進入三流高中。他的家長本以為他大學無望,他自己卻不願放棄,奮發圖強,終於考上了重點大學……
其實,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於他的成績,而是取決於他能否明白學習的真諦,能否對未知的事物永遠保持強烈的探索欲和旺盛的好奇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育的本質是開闊人的視野,讓我們見識到多種多樣的人生。然後慎重地選擇自己想要的一種生活,再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前行,過好自己所選的人生。
現在,回想一下:你與孩子的對話,是不是類似這樣的?
「媽媽,我種了一株小花!」
「你作業寫完了嗎?」
「爸爸,今天我在學校里……」
「趕緊寫作業!寫完再說!」
我們犧牲了生活的美好,養出一個不熱愛生活的孩子;我們犧牲了家庭的快樂和幸福,養出一個眼裡只有分數的孩子。
當這個孩子長大後,他也許不想擁有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覺得,當孩子太累了。他不想讓未出世的孩子,走自己曾走過的,布滿荊棘與痛苦的路。
中國的父母,是時候「自私」一點,多為自己的生活想一想了。找回生活的幸福感,找回自己的成就感,找回夫妻之間的甜蜜感。
不要做孩子人生的裁判、規劃師,而是要做孩子一生的良師和摯友。帶孩子看世界,陪孩子看看書,多和孩子聊聊生活中的瑣事和趣事,別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切記:急不得,急不得……
當你快樂了,你的孩子才能獲得快樂。
當你幸福了,你的孩子才能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