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記憶力的差異
幾乎是拉開普通孩子和學霸的第一道坎
01、為什麼「工作記憶」那麼重要?
舉兩個很具體的例子:
我們自家或周圍肯定有這麼一類孩子,小時候感覺有點兒「傻愣傻愣」教啥都記不住,也不感興趣;但到了一定年齡發現他突然「開竅」、「長醒」了,對知識的吸收能力開始猛增。
這裡的兩個「傻」,很大程度歸功於「工作記憶」。待會兒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從兒童期到青春期,工作記憶能力是逐漸增加的,當它漲到某個臨界值時,就是我們感覺到的那個「開竅」時刻。
另外,很多我們以為是這樣那樣的能力不足引起的表現,歸根結底很可能也是拜「工作記憶」能力低所賜:
比如讓孩子心算25+67,如果他算得太慢或算錯,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是孩子的計算能力有問題,其實不一定,很有可能是工作記憶不夠強,當加了個位後再加十位時,孩子已經把前一步的計算結果忘掉,或記錯了;
比如閱讀理解能力,工作記憶差的孩子,雖然書上的每個字每個詞都認識都理解,但一句話讀到後面忘了前面,或者讀完一段話回答問題時又要回頭反覆看,這種情況貌似「閱讀能力不足」,其實就是工作記憶差;
再比如下棋對弈,高手通常能往前多想好幾步,其實菜鳥也不一定是缺乏邏輯能力、預判能力什麼的,很可能是他的工作記憶區裝不下那麼多步…..
可以這麼講,工作記憶力的差異幾乎是拉開普通孩子和學霸的第一道坎。
02、「工作記憶」影響這麼大,那它究竟是什麼?
如上圖所示,我們的記憶力系統分三大塊: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短期工作記憶(Short-term working memory)和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感覺記憶是第一道關卡,只有那些被孩子的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才有可能走進他的記憶系統,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教室的牆上總有那麼多花花綠綠的圖表、海報等,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大的視覺感觀刺激,讓這些知識能順利通過「感覺記憶」這一關。
感覺記憶很大程度上是拼財力,家長得給孩子提供更容易引起感觀刺激的學習材料,比如咱們小時候看的白紙黑字小人書肯定比不上現在的繪本、彩圖、摺疊、3D、AR書等等;給孩子講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怎麼怎麼美,肯定比不上打開音箱讓他聆聽欣賞……
長期記憶是記憶系統最後一關,進入這個區域的信息可以長期保存,但要經常複習,才能更加牢固。
中間的「短期工作記憶」,簡稱為「工作記憶」,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短——工作記憶區的信息保存時間很有限,通常是15-30秒,最長不超過一分鐘;
小——工作記憶就像一個「思維的黑板」 (blackboard of the mind),能讓我們在上面暫存信息, 在這塊黑板上做處理,將這些信息與其他信息聯繫或轉換為新的信息。但是,這塊黑板的容量是很有限的。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發表了一篇題為《神奇的數字:7±2——我們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的論文。他指出大多數成年人(最強大腦那些有超能力的人除外)的工作記憶容量一般為7±2個單元,試著看一眼這串字:26535897932384626433,然後閉上眼睛說出來,大多數人不會超過9個,但也不會少於5個。
而且,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從出生到30歲左右,是上升趨勢,之後就開始逐漸往下走。
上圖是個平均值,實際上每個人的工作記憶容量、信息存留時限都不相同。不過這些都是可提高的,尤其是孩子,可塑性很強。
03、怎麼提高「工作記憶」能力?
大腦的長期記憶區相當於「硬碟」,裡面長期存儲著海量的信息(我們已經學會並記住的知識);而工作記憶就相當於「內存」,它裡面所存放的信息僅供CPU臨時執行任務的時候用,每次處理完之後信息就會消失掉,要不丟失,要不被存到硬碟中去。
1、尊重孩子的記憶發展規律——把現有的「內存」用好
既然孩子的工作記憶容量還比較小,一次就不要給他太多的指令,尤其學齡前的孩子,指令一次不要超過4個。比如讓孩子收拾房間,或者請他幫忙做事情的時候,如果你一下說得太多,比如「你可以把書放回書架,把玩具放回箱子,把衣服放到髒衣籃,鞋子擺回鞋架,然後去把手洗了……」這樣孩子很可能已經「內存溢出」了,開始情緒沮喪且對自己的記憶力也越來越沒自信。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 最多一次給孩子不超過他的「工作記憶」容量的指令,建議學齡前的孩子是4個以下,學齡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
2. 幫孩子養成使用清單的習慣,這點非常重要,假設孩子需要做的有十多件事,但工作記憶里每次只能存放4個怎麼辦,那就讓這十多件事情排好隊,每次只進來4個,處理完這4個之後,再來下一組。這個要排好的隊,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單,比如整理房間的清單:
周圍很多牛人不一定很聰明,記憶力也不一定很好,但能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處理安排得井井有條,做事情效率很高,就是善於借用好方法 。
2、訓練孩子抓關鍵信息的技巧——壓縮信息,節省「內存」空間
假設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道題目,「實驗小學的環形跑道長400米,鹿晗騎自行車每分鐘行450米,李易峰跑步每分鐘跑250米,兩人同時從同地同向出發,問幾分鐘後鹿晗第一次追上李易峰?」
你會發現孩子的反應差別會很大,也許學渣還游離在「是哪家實驗小學啊?為啥是鹿晗騎自行車而不是李易峰啊?」的時候,學霸已經給出了正確答案。題目很長,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可能都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工作記憶容量,而學霸的優勢在於他迅速抓住了題目的關鍵點,把信息進行「壓縮」。
比如題目里「環形跑道400米,兩人的速度分別是450米和250米,同時從同地同向出發」這幾個是關鍵信息,其他的跑道在不在實驗小學,是鹿晗李易峰還是楊洋吳亦凡,是騎車跑步還是開車開飛機都不重要。
抓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可以從小培養的,比如當我們給孩子讀繪本或講故事的時候,提醒他注意把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記住,聽完後用一兩句話把這些關鍵信息串起來,複述給我們聽;和孩子一起去超市前,和他討論今天我們需要買些什麼東西,蔬菜?水果?總共會買幾樣東西?鼓勵孩子著重抓住種類、數量這些關鍵信息。
藉助一些圖表工具,也能幫助孩子養成抓關鍵信息的習慣。比如我們常說的思維導圖,其中的氣泡圖能幫助孩子迅速抓住事物的重要特性,流程圖和因果圖能幫孩子抓住事件發展過程的關鍵點、前因後果。比如美國很多幼兒園在孩子還不會寫字的階段,就鼓勵他們用塗鴉的方式畫流程圖來抓繪本故事的關鍵點。
3、工作記憶轉成長期記憶——把「內存」里的東西釋放到「硬碟」去
工作記憶的容量不但小,而且內容還不能存太久,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消失,也就是忘掉了。所以,我們必須得想辦法把裡面的東西搬到安全的地方——長期記憶區中去。
怎麼搬呢?想像我們記一個電話號碼,13980807736,該怎麼記?一種辦法是不斷地在心裡默念,念到能條件反射地把它說出來;另一種方法是讓它跟你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比如我把這個號碼分成四部分「139」、「8080」、「77」、「36」,「139」是移動最早那批手機號碼的前三位,「77」是一位好朋友的出生年份,「36」是我的幸運數字,這樣,需要「死記」的就只有8080了,串起來記憶並不困難。
孩子的學習也類似,我們需要幫助他養成把新信息和已有信息建立聯繫的習慣。 學生字時,提示他們聯想自己熟悉的例子,比如「光」這個字,是「發光」的光,「光明」的光,是小時候背的「床前明月光」的光;比如當孩子在科普書中學到熊貓是熊而不是貓的時候,鼓勵孩子想想,熊貓和貓有什麼區別,和熊有什麼區別;當孩子學習三菱錐的特點時,讓他思考三菱錐和立方體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不妨也借用思維導圖裡的雙氣泡圖來幫助孩子,比如這是二年級時的一次數學作業:
4、多玩記憶力遊戲 —— 提高「內存」容量、性能
以上三個方法都是幫助孩子怎麼把現有的「工作記憶」用得更好,而下面講到的則是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工作記憶」容量和持續時間的訓練方法。
日本的研究人員曾經測試了一種非常簡單的增加兒童工作記憶能力的方法:讓6-8歲的兒童每天訓練10分鐘,持續兩個月。訓練任務是每秒鐘提供一個數字或一個單詞,每個間隔一秒鐘。例如,一個序列可能是8,5,7,9,每個數字之間的間隔為1秒。然後問孩子「序列中的哪個位置是7?」,或者「序列中第三項是什麼?」,實驗發現這樣的練習對孩子的「工作記憶」的確有幫助 。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記憶力訓練遊戲都是源自這個設計思想, 功能類似,就是不斷地讓玩家使用和挑戰「工作記憶」。這裡給大家推薦兩款APP, 一款是特別萌的「Monster Hunt」,螢幕里的小怪物閃現一下就消失掉,你得準確地把有怪物的格子點出來:
另一款叫Virus vs. Virus,這個APP里有很多小遊戲,其中的這個數字排序對陣就是訓練工作記憶力的,同樣數字會閃現一下,你得記住並且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點出來,它的好處是雙人對陣比拼的形式,孩子可以和你一起玩:
這些APP適合在外旅行或等待排隊時和孩子一起玩打發時間,如果是經常性的練習,我更推薦用桌遊,能給孩子更多的感觀刺激,很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桌遊我推薦這幾款:
1. 英國Orchard Toys的《Shopping List》,這款遊戲非常好,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能幫助孩子做清單管理的遊戲,而且還具備類似上面兩款APP那樣訓練孩子工作記憶容量和速度的玩法,特別適合低齡寶寶。(適合年齡:1.5歲+)
2. 美國BLUE ORANGE GAMES的《南極小企鵝》,非常經典的記憶力遊戲。(適合年齡:4歲+)
3.《Chicken Cha Cha Cha》, 中文叫《小雞快跑》,和其他的記憶力遊戲類似,需要在短時間裡記住每個圖案卡片的位置。(適合年齡:4+)
除此之外還有些並不完全是記憶力遊戲,但在培養其他能力的同時也順便訓練了記憶力的桌遊,比如側重於學知識的《大腦瓜》、考驗反應力的Thinkfun《Zingo》,也很不錯。
經常玩記憶力遊戲不僅能讓「工作記憶」的容量和持續時間有所提升,還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非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