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超級藍月」觀看指南

@ 2018-01-31

 本月31日晚,月全食將會在各地上演,這將成為今年最值得人們觀賞的天文現象之一。在這次月全食中,東部地區要比西部地區的觀看角度要好。

對於這一次的最值得觀賞的天文現象,IT之家為大家準備了觀看指南。

首先是月全食各個階段的「上演」時間:

19:48 初虧,月球開始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域,人們首先看到的月偏食景象;

20:52 食既,月球全部進入地球本影;

21:30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接近;

22:08 生光,月球開始走出地球本影;

23:11 復圓,月球完全走出地球本影。

本次月全食天象過程中最值得觀賞的便是紅月亮,從食既到生光這個時間段,月球不會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而是呈現優雅的古銅色,人們便稱其為「紅月亮」。

本次紅月亮持續時間為1小時16分鐘,這是人們賞月的最好時機。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明天(1月31日)晚間7時48分到11時12分將有一場全程可見的精彩月全食天象,這次月食同時也是「超級滿月」,而且還是2018年的第1個「藍月」,形成「紅色超級藍月」的5星級天象。

不過,中央氣象局指出,明晚新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加上水汽偏多,北部、東半部明天整天都是斷續降雨,中部偶爾飄雨,南部雲量多,依照目前資料判斷,明晚恐怕只有高屏民眾可機會看到「紅色超級藍月」的5星級天象,但也要碰運氣。

天文館指出,台灣上次看到月全食已是3年前,全程可見的月全食更已有6年未見,而且適逢「藍月」又是「超級滿月」,非常難得。31日月亮於17:24升起,18:50半影食始,19:48初虧,20:51食既,21:30食甚,22:08生光,23:12復圓,2月1日0:10半影食終。經歷時間共約5時20分,其中從食既至生光的1小時17分鐘全食階段,月面整個呈現紅色。

天文館解釋,「紅月」是指月全食時月面呈紅銅色,當太陽-地球-月球幾乎成一直線,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中時,僅有波長比較長的紅光被地球大氣折射至月表。

至於「藍月」並不是指月亮變成藍色,而是指1個月中的第2個滿月,天文館說,今年1月2日已有一次滿月,本次月全食發生在1月第2次滿月,即俗稱的「藍月(blue moon)」。紅色的月全食遇到藍月並不常見,台灣上一次是在35年前的1982年12月30日,下一次要等到19年後的2037年1月31日。

此外,今年1月和3月各有2次滿月(1月2日與31日,3月2日與31日),2月反而沒有滿月,俗稱為「黑月」。黑月也不常發生,前一次是在8年前的2010年,下一次則在11年後的2029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