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變不了KFC,選民拒啃骨頭,廖中萊不妙 !!

@ 2018-01-30

文冬(Bentong)是彭亨西部一小鎮,從首都打加叻大道(Kuala Lumpur-Karak Expressway)到文冬只需45分鐘。

文冬區國會議員廖中萊近年極力在地方開展各種發展項目,目的就是把文冬發展成以生態旅遊為名的「大吉隆坡後花園」。

但文冬出現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市民看見了「發展」的跡象,卻在生活上捉不住這個「發展」所帶來的好處。

文冬人的態度像溫水,既認為現任國會議員廖中萊「人很好」、「有做事」,又認為「生活還是很苦」、「廖中萊也做不了什麼」。

發展帶動物價上漲

約莫半年前,新山東茶室的老闆陸女士經營8年的小鋪因為門前封路建橋,以致生意一落千丈。她於是到城鎮內遊客最多的「文冬文化街」租下了一家店鋪延續以前的生意,希望可以「靠人潮吃飯」。

「文化街好啊,可以帶動一些人潮。」

但她這句話才落下,接著卻又略帶隱憂地說:「其實文化街也不是不好,只是很多遊客來了,我們的東西就變得很貴、很貴。」

「大家說貴一點好,我們可以賺遊客的錢,但是東西變貴了,連我們自己也消費不起。」

「打個比方,以前榴槤如果是1公斤20令吉,現在太多遊客吃,所以每公斤要50、60令吉,我們都不吃了。」

確實,記者在文冬繞了一圈,發現在市內買一包椰漿飯加雞腿6令吉、叉燒雞飯8令吉、印度煎餅要1令吉20仙、薏米水一杯要1令吉80仙,物價和一線城市相距不大。

有業者告訴記者:「巴剎的東西是最便宜的,但在這裡,非洲魚1公斤要18令吉、豬肉1公斤20令吉……」

「我現在帶著100令吉到巴剎,出來以後還是兩手空空,連最便宜的番薯葉,1公斤也要5塊錢!聽好,是番薯葉哦,那種以前只有窮人會吃的東西。」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