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全面退出校園 意見兩極。

@ 2018-01-28

去年政黨三次輪替,民進黨政府拋出「教官退出校園」政策,但隨後發生高職生差點遭校外人士擄走,勇教官逼退惡徒一事,讓「教官續留校園」聲音再起,還引發網路連署。但教育部近日悄悄以「與既定政策相左」為由否決網友連署提案,目標4年內完成教官離退。不過外界對教官退出校園意見兩極,常駐校園逾60年的教官是否將全部告別校園,仍有變數。

依教育部部史,我國從1912年(民國元年)就納入軍事教育,一般學校軍訓教官歷史可回溯到1928年北伐時,政府從軍事學校畢業學生遴選教官派駐高中以上學校。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反對校園內軍訓教官,一度停止設置,但後因國共內戰政府遷台,國民政府認為中共在大陸鼓動學潮是失守大陸原因之一, 1951年決定讓教官重回校園,防止共產思想滲透並實施軍訓教育至今。

前次民進黨執政時,教育部前部長杜正勝在2006年起推動教官退出校園,教官遇缺不補,但2008年馬政府上任後,教官員額採總量管制,未再明顯減少。統計我國現職教官約3500人,其中2600人在高中職、900人在大專,但部分人力借調至教育部等相關單位。

教育部官員說,2013年立法院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附帶決議指學校各項工作應「回歸專業」,要求教官8年內退出校園、回歸國防體系,因此推動教官退出校園。

去年10月有4名男子疑因債務糾紛,到北市東方工商門口想帶走某學生,該校教官將學生拉回校內,站在門外阻擋對方,引發6000名網友到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建議將教官留在高中校園」。但教育部上月回應這屬既定政策,「不予採納」。

東方工商家長會長王淑玲說,教官會保護學生,且其威嚴能讓某些學生不敢造次;若換保全人員頂多打電話報警,學生若被押走安全堪憂。

新政府落實教官全面退出校園,家長團體多對此感到憂心,「發生意外時第一個跑到現場的都是教官」,且教官具有威嚴性,對校園[毒·品]、行為偏差學生具有嚇阻及管束作用,主張高中職還是應該續留。

全國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陳鐵虎表示,教官對行為偏差的學生有警惕的作用,像高中職學生正值叛逆期,教官穿上一身軍服就有威嚴,較能讓學生懾服。且教官每天在校門口看護,對於歹徒也有嚇阻效果,外面的混混才不會一天到晚在學校附近徘徊。

陳鐵虎也說,目前校園[毒·品]氾濫,中學生容易受到誘惑,教官也扮演了管理角色,若改由一般保全、校安人員,無論是瞭解學生生活、和學生熟識度,或是管理能力,都沒有教官熟悉,家長很難放心。

詢問多位現職教官,都說去留會配合政府安排。有教官私下說,擔憂教官退出校園引發安全問題,他們在學校薪水比在部隊少,想待學校有些人是為環境單純。

教育部官員說,規劃是現職軍訓教官可服務至各官階最大年限或年齡,晉任、遷調及學校軍訓主管派任仍照常辦理,未來可轉任行政機關或回任國軍服務等;會在校園安定無虞等情形下,漸進將校園安全等各項經費逐年編列、聘用專業人員。

臺北大學陳姓女學生說,反對教官退出校園,她高中讀女校,同學與教官感情不錯。去年剛從政治大學畢業的民眾吳先生則說,高中髮禁早解除,但教官因軍人天性仍愛管學生服儀,惹爭議。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在扁政府時期,曾協助規劃教官退出校園。他說,教官是軍國主義遺留的產物,也無輔導專業;學生在校內犯錯就由校內相關委員會討論處分,犯法就讓警方處理,輔導問題可給心輔人員做;教官,是可替代的。

來源:tw.appledaily.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