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在懷孕時候可能會很關注孕期知識,但當寶寶出生後,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就立馬困擾了寶媽寶爸們。
因為沒有過多關注過,所以很多都是聽信爺爺奶奶的建議或者是聽從親戚朋友的說法,比如說寶寶出生時,有的老人建議說要第一時間喂寶寶吃磨碎的核桃加蜂蜜。
這樣有助於將肚子裡的髒東西吐出來,並且以後好餵養,不會吐奶之類的。但其實一歲內的寶寶是不能吃蜂蜜的,寶寶很有可能因蜂蜜裡面的肉毒桿菌而中毒。
所以一歲內的寶寶吃什麼要特別注意,很多不能吃的食物,小編今天整理出來,希望家長們不僅僅要收藏,而且一定要牢記在心,不然可能會造成大麻煩
由於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分解和吸收某些食物的營養成分,所以有些食物最好不要給1歲以前的寶寶進食,以免危及寶寶的健康。
具體如下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而母乳或牛奶中的鈉含量足以滿足寶寶的需求,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鹽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幹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的吸收。寶寶的味覺是很靈敏的,我們成人覺得淡的味道在寶寶嘗來都是很濃的,所以1歲前讓寶寶吃鹽對寶寶的味覺是種損害,容易讓寶寶養成重口味。
蛋白中的蛋白分子較小,有時能通過腸壁直接進入嬰兒血液中,使嬰兒機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蕁麻疹等。所以,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必須先吃蛋黃。
螃蟹、蝦等帶殼類海鮮最容易引發嬰兒的過敏症。
豆類含有能致甲狀腺腫的因數,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更易受損害。此外,豆類中含有的蛋白已屬於高過敏原,加上含大量寡醣不易被消化,而容易造成脹氣。
當水果榨成汁後,原有的纖維成分被破壞了,主要成分是糖。果汁過甜,若是寶寶喝慣了甜甜的果汁,就很難再接受沒有任何味道的白開水,更加容易導致齲齒。所以建議直接給寶寶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水果容易引起寶寶過敏,如芒果、水蜜桃、鳳梨等,要避免給寶寶食用。
鮮奶中的酪蛋白質分子結構大,不易分解,1歲以下的寶寶吸收困難。鮮奶裡的乳糖會刺激乳糖不耐受的寶寶的腸道,影響排便功能。另外,鮮奶裡的某些礦物質則可能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使寶寶出現慢性脫水、大便乾燥等症狀。
寶寶的氣管寬度很窄,而支氣管的寬度就更窄了,所以,即使是已經磨碎的堅果,一旦被寶寶嗆入氣管,也是很容易卡到的。
可樂、咖啡、濃茶等含太多糖分或咖啡因且沒有營養,容易引起蛀牙並且影響寶寶的味覺,並且使人興奮,會使寶寶不安,甚至影響寶寶的生物鐘。
寶寶的代謝功能差,添加劑無疑會加重寶寶腸胃的負擔,並且影響寶寶的發育。
汞會影響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所以選擇魚肉作為輔食時,避免選擇體型較大的或含汞量特別高的魚類,如鯊魚、劍魚、羅非魚、鯰魚,特別是吞拿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