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公分的落腮鬍男生,卻手執「繡花針」,在上海的小小繡坊裡,讓明星和普通人都享受到了最優美的與眾不同!

@ 2018-01-24

 

 

180公分的落腮鬍男生,卻手執「繡花針」,在上海的小小繡坊裡,讓明星和普通人都享受到了最優美的與眾不同!

   

 

180公分留著落腮鬍的大男孩,最拿手的竟然是刺繡。

他和Ada,這對最佳拍檔,開了中國第一家法式刺繡工坊。

楊冪、王鷗、蔣夢婕……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為他倆瘋狂,連央視都來了。

他們卻不賣作品,只想將手藝教給更多人。

因為人要享受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

當楊冪穿著一襲黑色小禮服,登上《芭莎珠寶》雜誌封面時,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禮服上精緻的刺繡,是一位身高180公分,留著落腮鬍的男孩子親手繡上去的。

 

 

 

 

上海舊式巷弄永盛裡的小洋房,穿過滿是繡品的走廊,如果你看到一群女生圍著一個滿臉鬍子的男生學繡花,千萬別覺得奇怪。

 

 

 

 

就在前不久,這個男生還剛剛以唯一華人團身份,代表工作室在倫敦領取了刺繡屆的「奧斯卡」金牌。

「我特別喜歡讓人猜我的職業,通常我都會給他們20次機會,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猜到。」

Rexy宋亞樵自己先笑了出來:「其實我真的是一位繡郎。」

 

 

 

 

出身臺灣,9歲來到蘇州。

從小是在一條做蘇繡非常有名的街道十全街長大的。

身邊的男孩子放學喜歡看動畫片、玩遊戲,小男孩卻對刺繡情有獨鍾,每天追在繡娘後面,用軟軟的臺灣腔問十萬個為什麼:「在繡什麼呢?怎麼穿針呢?」

 

 

 

 

 

 

 

真的不是油畫,而是一針一線親手繡上去的哦

 

 

 

 

「這是女孩子才會幹的,男孩子學什麼刺繡?」

Rexy說自己這麼多年聽過太多的質疑和嘲笑,直到他在倫敦學服裝設計時,遇見了同樣迷戀刺繡的溫州姑娘Ada。

 

 

 

 

「天啊,你繡得好棒」,第一次見面,Ada拿起他的作品,毫不掩飾自己的星星眼。

這個完全不同的反應,讓Rexy一下子就認定了這個朋友。

於是當身邊的同學都在討論最新的潮流趨勢,他倆,這對被公認「老派」的朋友,每天卻只關注不同國家的不同刺繡技法,或者是哪一個跳蚤市場有上好的針線……

 

 

 

 

 

 

 

大學畢業後,Rexy和Ada回到中國,和所有同學一樣,當過一陣「獨立設計師」。

這個圈子裡關乎利益,甚至是抄襲的不良風氣,卻惹煩了兩位初出茅廬的少年。

於是有一天,Rexy打電話給自己的老朋友Ada:「我們一起去拜師香奈兒御用的刺繡工坊Lesage吧?」

對面連一分鐘的猶豫都沒有,爽快答應:「好啊好啊。」

Rexy與Lesage老師的合影

 

 

 

 

Lesage是CHANEL名下最出名的刺繡工坊,專供高級訂製服飾,造就了時裝界的許多傳奇。

「刺繡之於時尚,猶如國慶日的煙花。」

秀場上裝點了法式刺繡的禮服

 

 

 

 

而出現在Yves Saint Laurent 1988年高定系列中的「梵古」夾克,是Lesage繡坊的手工藝人用了2.5萬個珠片、2萬顆珍珠、250公尺緞帶來詮釋荷蘭印象派畫家筆下的向日葵與鳶尾花

 

 

 

 

法式刺繡原意為「隱藏式反面刺繡」。

為了雙面的平整細緻,刺繡時,面料正面朝下,只能靠手去感受珠子和亮片。

在不透明的面料上,就完全成了「盲繡」。

 

 

 

 

 

 

 

看不見怎麼繡啊?

很多人都覺得這門手藝根本不可能做到,Rexy卻信誓旦旦地說「我有手啊,手就是我的眼睛。」

於是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裡,他每天背著半人高的繡架上下樓、擠地鐵。

租的房子太小,他只能縮在床上,繡架一邊駕著書桌,一邊駕著書櫃,整個人歪著身體。

「除了吃飯睡覺,一直在繡,一直在繡。」

 

 

 

 

 

 

 

長期的坐姿不良讓Rexy的後背患上了肌腱炎。

買了藥但自己擦不到,只能將藥膏全部塗在毛巾上,一點點甩到後背。

想起這段經歷,Rexy覺得心酸又好笑。

幸虧當時有Ada的加油打氣,「無關乎愛情,只是因為彼此對刺繡的鍾愛。」

 

 

 

 

Lesage刺繡工坊的畢業作品,正中央是一隻被羽毛覆蓋住身體的鳥兒,但Lesage的老師要求學員繡出完整的鳥身。

他記得一向溫柔的Ada反駁老師:「翅膀全蓋住身體了,為什麼還要繡看不見的身體?」

老師一本正經地回答:「因為這裡是法國。」

因為是法國,所以追求完美,所以擁有執念。

越是看不到的地方越要講究。

「隨著時間流逝,也許有一天,羽毛會脫落。這時,收藏它的人會發現,原先被覆蓋的地方竟然這麼美,他會被這種美感動到。」

畢業作品

 

 

 

 

而他倆想把這種感動,帶回中國。

於是2015年,在Ada家的客廳,擺上兩張繡架後,他們宣布Lunéville工作室成立了。

「你們拿什麼養活自己?」

身邊無數質疑和勸阻的口水差點淹沒倆人,「我們有一門手藝啊,餓不死自己。」

 

 

 

 

 

 

 

工作室不富裕,他們卻捨得把錢花在最好的針線上,甚至一個遠看根本都看不出任何區別,僅有一毫米的珠片,他們依舊堅持要從法國親自背回來。

「因為越是看不到的地方越講究。」

 

 

 

 

不同於死板的複製,他倆還一直在創新,把唐朝壁畫、京劇花旦統統融入到繡品中,低眉頜首之間,滿頭珠翠輕搖晃動。

眉頭微微蹙起,嘴角似揚非揚,仿佛下一秒,美人便要抬眼,輕啟朱唇。

《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細節

 

 

 

 

 

 

 

《小花旦》

 

 

 

 

還未開口,無數人都已經沉醉了。

楊冪、邵美琪等明星穿著Lunéville工作室繡的禮服,上時尚雜誌封面、出席活動,因為手工刺繡,就是最讓人驚豔的大牌。

邵美琪著WECOUTURE 2016SS──刺繡來自#LUNEVILLE#!

 

 

 

 

賓士邀請Rexy和Ada出席活動,同台的是吳亦凡。

連Prada都向他倆發出了邀請函,Lunéville工作室還是無數明星羨慕的,《嘉人》等雜誌的常客。

 

 

 

 

甚至連央視都扛著攝像機來報導他倆的這門手藝,有趣的是,因為Lunéville工作室是中國第一家法式刺繡工坊,央視拍攝紀錄片時,都專門來他們工作室取景。

 

 

 

 

前陣子,作品《the queen》更是獲得了有刺繡界奧斯卡之稱的Hand&Lock獎金獎。

他們根據《權力的遊戲》繡的作品小金龍,還被買下來,當作禮物送給HBO美國總部,粉絲激動地給他倆留言:關注了兩年多,終於等到你們紅了。

 

 

 

 

他們把工作室從自己家客廳,搬到了上海一座二層樓的小洋樓。

不記得是從哪一天開始,來自香港、井岡山、內蒙古,甚至是美國、英國的留學生……

大家不遠千里的來到上海,紛紛敲響了這扇手藝的大門,「或許是人天生對傳統有一種憧憬吧。」

 

 

 

 

工作室開始開設課程,從最基礎的繃繡布開始,起針、收尾、鉤邊、填繡、手縫亮片、手工燙鑽……一堂課中可能涉及幾十種繡法。

Ada卻說即便是零基礎也沒有關係,因為這門手藝入門的標準只有一個:發自內心的喜歡。

 

 

 

 

從00後到四五十歲的阿姨,都是Lunéville工作室的學生,兩年,9個城市,教了近千名學員。

蘇州最後一位學蘇繡的男生,來這裡學習專業技法,因病癱瘓的女生將刺繡作為精神支撐,甚至還有外科醫生從針法裡得到靈感……

除了女孩子,花臂男孩也會來這裡學習刺繡

 

 

 

 

王鷗、蔣夢婕也來這裡打過卡。

 

 

 

 

但也有很多人質疑,學習刺繡到底有什麼用?

Ada想了想說:人一輩子要做很多「沒用」的事,比如刺繡。

我們總是一邊暢想生活之美,一邊困在紛繁的日常中,我們正在喪失一種把柴米油鹽過成詩酒花茶的能力。

但人要享受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

 

 

 

 

於是為了打破刺繡的「無用論」,Lunéville工作室將它變成調皮小巧的耳墜。

 

 

 

 

脖頸間的星河choke。

 

 

 

 

衣服上的胸針。

 

 

 

 

每一件小小的配飾,都是「高定」,卻也是普通人的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美。

聽過最棒的一個評論說:

「每一種高級訂製都有自己的私人情懷,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想要那一份獨一無二。」

「獨一無二」,無關男女,無關年齡,它可以是一件華美的長袍,也可以是搖曳的小墜子,但它們劃分開了庸常的生活,標註出你內心裡對於精緻和美,行的一次注目禮。

 

 

 

 

因為作品足夠驚豔,Lunéville的課程和設計經常被同行惡性模仿。

還有很多設計師找上門求合作,卻不希望署名Lunéville工作室。

Ada和Rexy對此很無奈,卻也並不生氣,「讓更多人喜歡上刺繡是好事。而且偷走的是技藝,卻偷不走骨子裡的設計。」

看出這把是專門為誰訂製的了嗎?

 

 

 

 

談起Lunéville的未來,Rexy和Ada同樣一臉憧憬:用一項技藝,把生活過成詩。

當之後回憶起在自己的碎片時間裡都做過些什麼,希望刺繡作品能成為時間留下的美好。

正如Lesage畢業作品上那隻振翅飛翔的鳥,「即便羽毛終會脫落,也能讓世人感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