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的時候,大家還很驚訝加羨慕那些微信好友5000的人。而現在,誰微信上要是沒個一兩千好友的,都會被人說是認識的人也太少了吧。
現在的微信裡都充斥著各種人,朋友同事,親戚家人,興趣同好,還有生活需要等等,就連出去理個發,那理髮師都會說要不你加一下我微信吧。
看著微信人數的不斷增加,和加的微信群越發的多,這種爆炸式的信息接受讓人有些應接不暇,而這裡面更常有很多垃圾信息,把重要的信息的覆蓋了。
本來是為了便利而產生的社交工具,卻讓人覺得越來越疲憊。
今天就想和大家談談微信上最令人討厭的7種行為,也順便讓有些人知道,為什麼你總是交不到朋友。
01
在嗎
我真的超級不喜歡別人上來就甩我一句「在嗎」。
這絕對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一旦回答,聊天話題的導向很可能就變得很具有未知性。
我要一回答在吧,指不定對方就問我借點錢或者幫個忙什麼的。
我要回答不在吧,人家就說這不是說話了嗎。
我要是乾脆不回復吧,逮到我在朋友圈留下個贊或評論的時候就冷嘲熱諷,喲,這麼高冷呀,就給別人點贊不理我了。
後來我發現,但凡以「在嗎」開頭,要麼是關係不熟,要麼後面基本都會跟著「求你幫個忙」。然而這種無視對方情境,把別人釣出來然後再亮出自己的真正目的,會逼你覺得,不幫人家就是對不起人家。
在這一來二去之間,也就把自己的人情消磨殆盡,可能什麼時候被拉黑了都不知道為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拒絕,只是不敢拒絕,是因為我們在乎別人的評價,害怕別人覺得我們不好相處,害怕別人覺得我們不是好人。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不要總是把別人當成傻子。當你的套路被人看清的時候,你也就被人看輕了。
所以拜託,有話麻煩直說,也給我留點可以拒絕的餘地吧。
02
連續發很多段長語音
很多人都特別害怕在微信上收到很長很長的語音。
語音這個功能確實很方便,拿著手機邊走路邊說話,相比打字這麼麻煩,能省下不少事。
可發語音這件事,一定要考慮到接收人的情況。當你一段接一段60秒的語音發過去的時候,你必須考慮到聽的人是否方便。
如果對方在上班或上課,收聽語音就成了特別麻煩的事,而微信語音轉文字的功能常常把句子轉得詞不達意,弄出不少笑話。
萬一語音裡包含什麼隱私的內容,如果不慎在公共場合點開,那真的是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而且微信語音無法拖動語音的進度,一旦一句話沒有聽懂就要整句話全部重聽一遍,對於沒耐心和趕時間的人,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對此我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要發語音,在發送前一定要整理主幹信息,直奔重點。
所以說,髮長語音這件事一定要慎重,不要只是為了方便自己,卻增加了別人的工作量。
03
已讀不回
短時間沒有回復可能是在忙,長時間沒有回復,那絕對就是故意的。
明明手機都帶在身邊,也沒有國家領導人的忙碌,也不是說像網紅那樣有看不完的消息,看到消息吱個聲總是可以的吧,我又沒有強求我們之間的對話一定要很有營養。
當過學生幹部和公司管理的人都知道,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就是明明說好了「收到請回復」,可對方卻愣是半天沒有反應。
你在一邊乾著急,擔心信息沒有傳達到會耽誤了事情,可對方卻在悠閒地嗑著瓜子玩遊戲。
你看到消息並且有時間回復,就發個消息告訴方, 如果消息來的時候你正在忙,回復個「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會兒跟你說」,對方心就安了。
我一直覺得,給予對方反饋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素養的體現,即使是真的忙得不可開交,也該在事後稍作交代,而不是乾脆當作沒看到。
一句話,現在大部分人都是手機不離手的,一個人要回你的信息早回了,要是你還沒收到信息,我勸你別等了,你就當他已經死了。
04
濫用表情包
表情包這個發明,的確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微信聊天中的尷尬,很多詞不達意的話,換成一個表情包就可以迎刃而解。
可偏偏有些人,明明對方在說正事,他卻發來一堆表情包,好像自己連打字都不會打,最後弄的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完全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大將軍郭說的對:「濫用表情包其實是在阻礙我們去體會別人的情緒,無法做出真正的作出回應,當所有話題都可以用表情包去回復,其實也是在中斷我們表達自己,甚至妨礙更深入的相互了解。」
表情包可以是聊天的調劑品,但絕對不是規避問題和閃躲溝通的工具。
05
總用單字或句號回復
每次聊天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無論說什麼,對方都只會發來一句「嗯」、「哦」、「好」的時候,這場對話基本就已經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這種回答真的太讓人討厭了,哪怕是換成「嗯嗯」、「哦哦」、「好噠」,也會讓別人舒服的多。
最讓人頭疼的事,有些人連嗯哦都懶得說,你說了一大堆,他只回你一個「。」,看得人超級崩潰,同時也讓人覺得自己很不被尊重和重視。
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回復的時候盡量不要用單字,如果真的要用也可以在末尾加個「~」來緩解氣氛。
嗷嗷=噢噢>哦哦>哦。
嗯嗯>恩恩>嗯。
行嘛>行>行吧。
好嘛>好嗎>好麼。
06
朋友圈裡陰陽怪氣的回復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人喜歡說話酸溜溜的,你分享點再正常不過的日常生活她也覺得:天吶嚕,這人又開始裝逼了。
你發張自拍他就說你裝逼,你寫點感受他就說你雞湯,你出去旅行他就說你炫富,你要是用國產手機他就說你土鱉,你要換蘋果他還說你崇洋媚外。真是弄的人怎麼都不是人了。
之前看入江之鯨在文章裡寫了一句特別有同感的話,叫做「你比他厲害就是裝逼,沒他厲害就是傻逼在他眼裡,人人都有問題,就他自己是行走人間的真理。」
對於這種人,千萬不要上去和他糾纏,趕緊拉黑刪除say goodbye吧。我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
07
頻繁群發求點贊、掃碼、清粉
相信你也一定收到過以下這幾種群發消息。
「客服正在幫我清理刪除我的人……」
講真,你測試的時候我可能還不知道你的存在,或者說沒有刪除和拉黑你的衝動,但看到你的消息之後,我下定了刪除拉黑你的決心。
「幫忙贊下朋友圈第一條」,「朋友圈第一條,投下票」
有的時候幫人是舉手之勞,但如果連續幾天都發,更有甚者一天連續群發幾次集贊,簡直讓我感到頭皮發麻。
幫你是情分,不是本分,在求別人幫忙的時候,麻煩先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很多事情都要控制好度,別沒求得幫助,反而因為打擾別人被一大堆人厭惡。
「加微信%¥&*¥%*」,「掃碼免費領取……」
這種消息也是夠讓人噁心的了,完全自己給自己招黑。
本來收到這種信息你就已經選擇性的忽略了,可是沒過幾分鐘對方又群發了條「不好意思,剛才的信息是假的,千萬別掃」,「剛剛發錯了,假的不要信」。
媽呀,你可別是個傻子吧,這不等於是在承認自己是個傻X麼。
而至於那些「借我*塊錢用用,一會兒還給你」*這種,我壓根兒理都不理。
抱歉,群發的祝福我不回,群發的「騷擾」我也不幫。
最後
我們總是說「微信好友」,可現在微信裡的並不一定是「好友」。可有些沒有良性互動的微信好友,完全形同雞肋,不要也罷。
其實不單單是在微信上,在我們日常的社交中,不以自己為中心,能夠照顧別人的感受就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而在人際交往中,「有禮貌」可能已經是最低的要求了。不求你處理好所有人際關係,能夠嗅到對話中的情緒和走向然後力挽狂瀾,但怎麼說,最起碼也麻煩懂點禮貌吧。
簡單心理的一篇文章裡曾經說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斷更新著的規則和界限,而我們,需要在這些變化中彼此觸碰,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
真心希望有些人多注意下微信上這些基本社交禮儀,避免這些大家普遍反感的行為,否則真的很容易沒有朋友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