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為堅持保守化政策,不惜與昔日盟友希盟對決,並向宿敵國陣靠攏,企圖在來屆大選坐收漁人之利。惟分析家指出,哈迪的三角戰如意算盤,不單可能無法打響,還會導致他得不償失,連本身的國州議席都拱手讓人。
即將在今年舉行的第14屆全國大選,哈迪已準備好同時對壘國陣及希望聯盟兩個陣營,預料在上屆大選勝出的21個國會議席以及78個州議席,都將出現三角戰局面。
瑪拉工藝大學(UTM)講師瑪茲蘭阿里博士,在其分析中發現,一旦出現三角戰,哈迪本身在登嘉樓州的馬江(Marang)國會議席及魯仁當(Rhu Redang)州議席,都將面臨敗選危機。連帶原本囊括的3個登州國席,也岌岌可危。
分析指出,面臨三角戰對伊黨不利,至多只能在登州的14個州席中,贏得其中2個,即蘇拉(Sura)及巴卡(Paka),這兩個州席都是在龍運國會選區轄下。
「伊黨敗選的主因,是因為原本投給伊黨的反對票,隨著伊黨內鬥並與希盟成員黨反目,而造成選票分裂與流失。」
瑪茲蘭是於上個月31日,出席一項在瓜拉登嘉樓,由登州行政議員莫哈末基丁舉辦的彙報會上,發表他的分析觀點。
他分析伊黨敗選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許多原本有影響力的伊黨開明派領袖,退黨另起爐灶成立誠信黨,導致伊黨影響力大不如前。
其二,原本在上屆大選投票給伊黨的非巫裔選民,如今已轉向支持希盟。自伊黨於2015年發生開明派與保守派決裂後,伊黨已陸續失去非穆斯林、中產階級巫裔和年青人的支持。
「第三是選民難以確定伊黨的方向。許多選民都不將伊黨視為取代國陣的選擇,反之他們認為,希盟才有能力與國陣對決。」
此外,他也認為,伊黨選擇與國陣巫統合作,將造成黨內部分基層不滿,可能把票投給希盟作為抗議。
他的分析亦預測,希盟在登州的勝算同樣不大,只有機會贏獲在瓜拉登嘉樓國席下的3個州席,即瓦卡孟柏蘭(Wakaf Mempelan)、班達(Bandar)及拉當(Ladang)。
「雖然由馬哈迪領導的土著團結黨,一定程度上會形成威脅,但巫統在鄉區仍老樹盤根,依舊擁有許多巫裔鐵票。」
無論如何,瑪茲蘭的這項研究,並未加入候選人、時事課題,以及自2017年9月後的政治發展等因素,進行沙盤推演。
瑪茲蘭說,他的研究結果,是依據預測登州的新選民大量增加為基準,將導致伊黨支持率下跌20%至35%,巫統的支持率也下跌10%。
若他的分析準確,那將意味著歷史重演。哈迪曾於2004大選年失去其馬江國席,以及自1999年贏得的登州政權。哈迪雖然在2004年的大選中敗給國陣的候選人阿都拉曼,但隨後於2008年及2013年大選收復失地。(透視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