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人每天上班壓力很大,難得碰上一年一度的連休假期,大家都會選擇往郊外跑,不論是到各處名勝景點,溪邊、海邊或是到山上去享受芬多精的森林浴,都是舒壓的最好方式之一。
TEXT / 黃梓彥
〝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是我們常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往往都會因為一些小疏忽,造成〝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窘境。
大家都知道,郊區的道路建設絕對沒有都市裏來的好,有些路邊的排水溝是沒有加蓋的,特別是山區的小路,在路邊停車或會車的時候稍不留意就很容易發生車輪掉進溝中的意外事件。其實不只是新手才會遇到這種糗事,連一些有數十年開車經驗的老手也會因為疏忽或者太過自信而〝馬失前蹄〞。所以當您必須在沒有水溝蓋的路邊停車或會車時,最好請旁邊的家人或朋友探頭幫你看一下,再不就要把右側的後視鏡往下調,看清楚車輪和溝邊的距離。
萬一真的還是掉進溝中那該怎麼辦呢?別急著找拖車,因為你可能在偏遠的海邊或連自己都說不出確切位置的山路上,即便拖車願意跑這一趟,不但〝曠日廢時〞,荷包一定也會大大的失血。先下車看看情況再決定怎麼做,情況不太糟的話或可自行脫困。
如果是後輪驅動車的前輪陷入溝中,可以加重後輪的負荷以提高抓地力,例如人坐到後面或把將重物放到行李廂等等,然後儘可能將前輪轉到與水溝成切角接觸的狀態,踩油門往後退,應可脫困。假使是前輪驅動車前輪陷入溝中,也是儘可能將前輪轉到與水溝成切角接觸的狀態,使加油門時前輪不至空轉,如此將車子救起來的機會也蠻高的。假設還是不行,可以拿出千斤頂放在接近陷落輪附近較強固的地方將車身頂起至車輪高過水溝,再找些堅固的木板或木條等墊在水溝上,最後移開千斤頂,慢慢將車駛離。
如果臨時路邊找不到木板或木條等支撐物,有一個較粗暴的方法,就是當將車身頂高至車輪超過水溝時,將車輪轉向道路內側,然後幾個人用力由側邊將車往路面方向推落即可順勢脫困。
以上所提供的幾種救急的脫困的方式,說來簡單其實還是要配合一點俐落的身手才能竟其功的,否則車子沒救到反會傷到底盤或懸吊系統,建議網友們視情況量力而為。
一般千斤頂的操作都蠻費力的,筆者曾在國外看過一種所謂的充氣式或氣墊式千斤頂,就是利用管路將引擎廢氣充填入氣袋內,隨著氣袋鼓漲便可發揮和千斤頂一樣的功能。而且在充氣前調整好氣袋置放的角度,原本被扭放的氣袋在充氣過程中會產生一股反向扭曲的力量,便可在頂起車輛的同時將車輛往側面推,相當地方便,又不會損傷底盤,不失為可行之道,只是售價好像不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