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和倚天之間的故事 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是拍得最精彩的

@ 2018-01-10

金庸名作《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改編的電視劇深受大家歡迎,可惜大部分版本的電視劇在拍攝時都忽視《神鵰俠侶》原著最後一章和《倚天屠龍記》的前兩章,而倚天的前兩章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神鵰和倚天之間的故事了。

雖然也有一些版本拍了倚天的前兩章,但總是差了不少,比如吳啟華版有郭襄但是沒有何足道,即使是號稱接近原著的鄧超版里,張紀中也只拍了何足道沒有拍郭襄。不過很幸運,較早的梁朝偉版拍得比較全而且也挺符合原著,少年張三丰、郭襄、何足道,覺遠四個關鍵人物全部出場。

在梁朝偉版里,郭襄與覺遠、張君寶、無色禪師之間的劇情拍得非常接近原著。和原著描寫一樣,覺遠因為丟了經書被罰戴著鐵鏈挑水,且不能對外人說話,路過的郭襄被念經聲吸引而來。

這裡的台詞都和原著很像,值得一提的是這版的郭襄真是漂亮,而且氣質很贊,相比之下吳啟華版里的郭襄遜色不少。

郭襄認出了覺遠,至於如何認識的,金庸在《神鵰俠侶》最後一章有過具體描寫,金庸不愧是大師,在神鵰結尾就埋了伏筆,只是電視劇通常不拍這段內容。

雖然覺遠受罰不能與外人說話,但郭襄還是讓他開口了,但這也是闖禍的開始。

擅自說話被發現了,於是郭襄決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繼而引出了接下來的劇情。

郭襄要求見的無色禪師是個重要人物,他和楊過認識,曾經在郭襄小時候的生日給她送過禮物。郭襄來少林也是為了找無色打聽楊過的下落。這裡正好對應了原著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的標題。

我這一次來是想打聽一個人的消息,這句台詞里的一個人就是楊過。在原著里金庸還寫了郭襄思念楊過時的內心活動:也只有龍姐姐這樣的人物,才配得上他。這裡可以看出郭襄有多喜歡楊過,真是一見誤終生。

言歸正傳,接下來的劇情也是原著一樣,郭襄與無色比武,為了隱藏真實身份,郭襄用了各種各樣的武功,什麼全真劍法,打狗棒法,一陽指等,最後連少林功夫都使出來了。

最後因為郭襄掉落的一對羅漢被識破了身份,根據原著描寫,這對羅漢就是郭襄十六歲生日時,無色在楊過的邀請下送她的,而郭襄的少林武功也是從羅漢上學的。

到這裡為止的劇情都非常好地還原了小說,接下來郭襄認識何足道的劇情在電視里有較多的刪減,因為這部分畢竟不是主線,沒必要拍得那麼長。於是電視劇直接讓何足道上場,他就是崑崙三聖,他也是九陽真經這條線的關鍵人物。

何足道琴、劍、棋三絕,他用內力在石板上畫棋盤,覺遠過來後用更強的內力在石板上畫痕跡,直接讓何足道甘拜下風。電視里這一段拍攝手法和原著略有出入,但意思是一樣的。

接下來何足道與覺遠比劍,這次覺遠不敵,危急時刻少年張三丰出手,那時叫張君寶,但是這次出手也闖禍了。

見識了張君寶的功夫後,何足道決定離開了,臨走前他說了一句話,這也是他來少林的目的。何足道說有人拖在下傳達一句話,經書在油里。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如果沒看過原著可能會有疑惑。在《神鵰俠侶》里有兩個人物就是尹克西和瀟湘子,他們偷了經書(這經書里藏著九陽真經)後互相猜忌,於是大打出手。在機緣之下何足道認識了臨死前悔過的尹克西,而尹克西讓他轉告覺遠經書的所在。

張君寶因為擅自學武功面臨重罰,覺遠為了救他與少林的人大打出手,後來用水桶挑著郭襄和張君寶逃跑。這一段和原著的描寫是基本一樣的。

可是覺遠內力損耗過大,還是圓寂了。在死前背誦了九陽真經,郭襄和張君寶各記住了一部分。

這個場景里導演再次還原了原著,讓無色再次出現,不過他沒有為難郭襄和張君寶。

最後就是郭襄張君寶分離,張君寶此後修道學武,創立了武當,成為一代宗師張三丰。這裡對應原著第二章「武當山頂松柏長」這個標題。

這些就是《倚天屠龍記》原著前兩章內容的電視劇版,雖然梁朝偉版也刪掉了一些情節,但是重要的部分都拍了,拍出來的部分也很符合原著,總體來說是非常精彩的,在這麼多電視劇版本里,這一版已經相對最好的了。最後欣賞一下金庸先生的絕妙文筆,是描寫郭襄對楊過的思念:

想到楊過,心頭又即鬱郁,這三年來到處尋尋覓覓,始終落得個冷冷清清,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拗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