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吼越不聽!打罵也只能解一時作用!如何讓孩子聽進去話,試試這樣溝通吧!

@ 2018-01-10

估計爸媽最煩惱的就是孩子不聽話了吧,打罵孩子或許能取得一時的效果,但是很快又會在犯,如何解決孩子不聽話的毛病?其實和孩子說就行,尤其是這五句話,超有效!

小編看到很多媽媽的留言說: 1、我家孩子,她容易因很小的事情發脾氣,然後忍不住打人;我已經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不知道怎麼幫她糾正這個有情緒打人的問題。我儘量控制自己不吼她,儘量講道理,但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隔天就犯,很難忍受。 2。我脾氣非常急,屬於一點就著的性格,可能從小受父母棍棒式教育影響。有一次孩子吃飯不認真,還哇哇大哭,我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就把他提出門口,順手就把門關了。孩子在外面哭的很厲害。他才3歲多點,外面氣溫也就10多度。教訓完孩子,我覺得非常內疚。

3、 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你著急的不停催,他卻還在慢吞吞系鞋帶;你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後,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寫。跟他說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好好講道理他不聽,非要揍他兩頓就老實了」。 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再冷靜的父母也有暴跳如雷的時候,總控制不住要吼孩子,甚至打孩子。當我們冷靜下來,看到寶貝耷拉著腦袋的可憐樣,又會對自己剛才的言行懊惱不已。

可當孩子們「熊」起來油鹽不進,怎麼說他都不聽,於是進入那種吼叫—崩潰—內疚的閉環。為什麼教育孩子道理我們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還是忍不住吼呢?因為我們成長的年代,基本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緒失控,就最容易切換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我們不喜歡曾經這樣被對待,但不自覺地,面對孩子,我們也成了那個自己討厭的父母。 然而,你越吼,他越不聽。要孩子聽話,更應改變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01、控制自己的情緒,承認孩子的脾氣。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孩子在情緒激動時,聽不進任何意見。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當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可以嘗試著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 「你現在是不是有點不滿?」也就是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 年齡小的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發洩自己的情緒,所當他們感到心情不悅時就會鬧彆扭。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隨之機會乖不少;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02、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

面對怎麼說都不聽的孩子,用「狠話」威脅他們,這是很多父母慣用的套路。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打你屁股」……「狠話」一出,因為畏懼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但是,這個「大招」不能長期使用。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大聲威脅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遊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說什麼。

03、簡單乾脆的要求孩子怎樣做。

對孩子提出要求一定要乾脆而堅決,不能拖泥帶水。嘮叨只會讓孩子由最初的內疚不安轉變為不耐煩。當不耐煩隨著被說的次數以幾何倍數增加時,孩子就會產生「對抗」心理。說得越多,孩子就會用「不聽話」來報復父母。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要求難道不是嘮嘮叨叨的嗎?「這孩子怎麼都喊不動」「我都說了一萬遍,你怎麼就不聽」「上學要遲到了,催了十遍八遍的,怎麼還這麼磨蹭」......同樣是讓孩子早點去上學,不如就用一句話:給你5分鐘收拾,我看著你做。

04、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會變得非常激動,常借著孩子這次錯誤長篇大論,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翻出來。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玩手機,一種方式是: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孩子,人要有點自製力,才能有出息!另一種方式是:5分鐘後,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玩手機了。

05、給壞行為一個替換方案。

在孩子好動的年齡,以限制孩子的自由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永遠不是一個好辦法。小優剛會走路的時候,最愛幹的一件事就是從椅子爬到桌子上。這時,我說,「嗯,你想爬桌子啊,但桌子不是用來爬的,我會擔心你摔下來。我們換一個安全的地方去爬和跳,你覺得哪裡合適呢?」而不是,「又爬又爬,你這個孩子皮的不得了,趕緊下來!」幫助孩子找到一個替換方案。

孩子也許並不是想爬桌子,她只是想「爬」,那把她的注意力引導到可以爬的東西上。其實,大多數孩子被這樣問責時,往往很蒙圈,還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哪了,更別說如何改正了。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斥責、逼問都是無益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提供一個選擇:你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看你的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能再看了;第二,你現在關掉電視來吃飯,以後每天還是能看半小時,選一個吧。

如果你可以試圖理解孩子,而不是改變孩子,那麼育兒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