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起點,我們有太多的事需要做,關於大年初一的習俗你知道嗎?遼寧先知的小編們在大年初一頭一天啊~(想跟著節奏唱起來,有木有)為您盤點那些大年初一的習俗和禁忌。
今年是雞年,而今天又是雞日。老話講「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說的是在傳統習俗里,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
1、開門炮仗
開門大吉,好事開始,先放鞭炮,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儘管隨著現如今環境的污染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鞭炮的燃放明顯比我們小的時候少了很多,一些地區還對燃放區域和燃放時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但新年放鞭炮的傳統仍然帶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一直保留下來。
2、拜年
「拜年」是歲首的重要主題,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拜年。
關於拜年,遼寧先知的小編們還有兩點提醒大家:一、傳統的年俗中,初一拜年只在家中,到初二才開始出門走親訪友。二、拜年所行的「拱手作揖」禮,手勢不要弄錯——中國文化以左為尊、以左為陽,所以作揖時需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反之則為凶拜,可用於弔喪。
3、吃餃子
北方初一的餃子、南方的糯米糕團,是人神共用的特定食品。從家庭角度說,這是每個人的一種神聖權利。如果家中有誰過年未能趕回,也要留上一碗等他回來再吃。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之意,大年初一吃的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4、穿新衣
俗話說,新年要有新氣象。辭舊迎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過年穿新衣,是我們小時候每個小孩子的願望。記得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過年不僅可以放鞭炮,走親戚,還可以得壓歲錢,穿新衣。不買新衣,母親就請裁縫到家來做。那也是要高興好久的一件事情。
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人們仍然習慣在新年買上一件新衣,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5、不殺生、不動掃帚
不掃除每逢過年,都有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大年頭一這天忌殺生,由於殺生被以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此外,新年也不宜打碎物品,記得小時候春節不小心打碎了碗碟,老人們會連忙說「碎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