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遭受「重傷」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龍要變蟲了?

@ 2018-01-07

新加坡經濟崩盤了!令全世界感到震驚。新加坡貿工部在一份獨立報告中披露,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摺合成年率下降4.1%,為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降幅!那個曾經無比繁榮的國家、亞洲最強悍的那一隻小龍,現在已經受了重傷了!小編不禁吟詩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小龍重傷需急治。曾經大名鼎鼎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如果轉型不成功,怕是要由龍變成蟲了。

新加坡經濟出現萎靡不是沒有預料到,但出現這種斷崖式下跌實在是那個...呵呵了。作為一個港口島國,新加坡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它的經濟與對外貿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全球貿易的增長助力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而現如今貿易的萎縮也使新加坡經歷著陣痛。自2012年起,新加坡的對外貿易增長就步入了停滯狀態。早在去年,新加坡GDP就出現了十年來罕見的下跌趨勢,GDP總值相比前年減少近150億美元。與此同時,新加坡去年的對外貿易額,同比暴跌17.06%,一下回到8年前。更糟糕的是,今後一段時間,新加坡的經濟,或還將在低谷中煎熬。

在外界紛紛為新加坡經濟下滑的影響而擔憂的時候,新加坡政府倒是很淡定,他們表示對2017年的經濟回暖也不抱期望。新加坡金管局周五表示,將維持匯率零升值的中性政策不變,新加坡曾於2015年兩次放鬆貨幣政策,並且在今年4月再次加碼。正因為他們之前已經採取行動了,而目前只跌成這個樣子,他們已經知足了。

新加坡經濟的發展與萎縮和全球貿易息息相關,對新加坡未來經濟的預期也就是對全球貿易的預測,但無論是從新加坡當局的表態,還是對全球經濟形勢的研判,我們都很難樂觀。這次新加坡經濟的「意外」崩盤,也正式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而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我們更要引以為鑑,現在全球經濟內斂,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外需沒有改善,國內人力、環保成本又在不斷上升,儘管依據中國經濟目前企穩的狀況來看,崩盤的情形不會意外發生。但經濟學家警告說,中國經濟變得太過依賴政府支出和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泡沫雖然沒有到吹彈即破的時刻,但正在呈現過熱跡象。這些都是國家經濟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的小國能發展成如今人均GDP近6萬美元的已開發國家,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出入口的地理位置「功不可沒」。多年以來,世界30%的海上貿易和超過25%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新加坡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也正是因為如此,新加坡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但是,這一切從2010年起就結束了,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位置被上海替代。因為伴隨著一帶一路和上海自貿區政策的落地執行,加上地理位置的更為優越,背靠著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上海從各個方面完勝新加坡。

更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共建的馬六甲新港近期完成了奠基儀式,馬來西亞雄心勃勃的「馬六甲第一港」計劃正式起步,這個貿易性港口一旦建成,將取代新加坡港成為馬六甲海峽地區最大的港口。

而反過來看,顯而易見的是新加坡經濟的興衰也是世界貿易的一個晴雨表。對新加坡未來經濟的預期也就是對全球貿易的預測,但無論是從新加坡當局的表態,還是對形勢的研判,我們都很難樂觀。這次經濟的「意外」崩盤,也正式給全世界和中國這個貿易大國敲響了警鐘,貿易寒冬真的已經來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