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的教育看似沒有「章法」,只給出了教學目標,沒有統一的教育綱要。但了解華德福的老師一定都知道華德福在教學中始終強調為孩子提供注重於實踐的手工活動。充分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華德福幼兒園情境:
進入幼兒園大門,入眼的是一片空地,除了簡單的像是純手工打造的木質獨木橋、木屋、攀爬架、鞦韆,其餘部分都是夾雜著野草的泥土地,下雨時還會積成小水坑。如果下雨了,老師會特別帶孩子們穿上雨鞋去外面踩水,然後講下雨的故事。
教室中幾乎所有材料都是純天然物品,沿牆的木櫃里,擺放著原木塊、貝殼、松果、針織品等,還有一些沒有五官的布娃娃。孩子們完全要靠想像力來玩,自由去想像娃娃的表情是哭還是笑。
如何把華德福元素帶進幼兒園
華德福教育相信自然界充滿生命力,並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具的投放上,多為孩子提供石頭、木頭等自然物品,給孩子真實的觸覺體驗和感受。在戶外環境上,也多建設的像花園,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選擇材料的原則:
1. 簡單的自然物品
2. 能夠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華德福給予孩子的玩具都是純天然的物品。華德福認為孩子生來就具備想像力,成人的責任就是尊重和保護想像力,直到他們自己意識到現實世界。所以給予孩子的玩具完全靠孩子的想像力來玩,孩子可以用所有的東西來製作玩具。
濕水彩
濕水彩畫是幫助幼兒與色彩相遇的最佳方式,其顏色與顏色交融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到那驚奇的變化。在幼兒享受、感受色彩及嘗試玩色彩當中, 色彩豐富了幼兒的生命。濕水彩千變萬化的美讓幼兒喜歡畫畫,並自然地藉由畫畫抒發自我的情感,同時色彩引發了幼兒不同的感覺,在進行濕水彩的創作中, 幼兒經驗到自我與色彩間情感的對話。
老師在繪畫的過程中,只準備材料以及示範用筆和畫畫的過程,至於畫什麼和畫的技巧,孩子自己決定。
石頭
還記得石頭湯的繪本故事嗎?我們也用石頭做鍋湯吧,別忘記那首歌謠:石頭湯,石頭湯,煮一鍋石頭湯!
巨石計劃也不錯,也許又能創造一個世界之最呢!
木頭
大棕熊終於攀登上了木頭山的頂峰,快給大棕熊點個贊吧!
兩隻鳥來喝個茶,聊聊心事吧!
用木塊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吧!
毛氈娃娃
故事開始了,遙遠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小朋友?還是讓孩子們自由創造吧!
南瓜屋裡發生了什麼?
1. 晨圈
華德福教育就像呼吸,戶外玩耍是大的「呼」,晨圈和講故事就像是「吸」。晨圈是一日活動活動中的重點和核心。
晨圈就像一個圓圈舞,將每個季節的歌謠融入其中並穿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孩子們在跟隨老師的念誦和舞蹈中,練習肢體的韻律與和諧,學習語言的節奏與韻律以及和同伴,老師的整體互動。而在晨圈的活動中,老師要帶給孩子真實的體驗感受,這就要求老師的動作要是真實的,要來源於生活經驗,例如簡單的摘果子的動作也要有真實的體驗,大果子和小果子的摘法不同,給孩子展示也不同。
通過晨圈活動,孩子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規範、有序的活動中。而是在這樣動作中我們來照顧孩子的心靈,保證孩子的心靈這種感受是參與其中,而且我們作為老師,我們的感覺也是在這裡的,這樣孩子和老師的心靈會融合在一起的。
2. 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在兒童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滋養兒童靈魂的精神乳汁,是兒童希望和理想的啟蒙。
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刻不會給孩子看圖書或繪本,因為華德福教育認為給孩子看書會影響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會自己繪製一幅圖畫,這遠比看書來的有意義的多。
3. 偶戲
偶戲是通過老師邊講述故事,運用具體角色,布景等動態地展示所講故事的內容,優美的布景,老師親手製作的小偶人,都會給孩子感官帶來無限的滋養。
偶戲故事角色上臉上通常沒有具體的五官。正是這樣的娃娃才能給孩子們的想像留下充分的空間,當孩子關注到偶戲中時,他們的意志力,專注力,想像力,語言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四季桌:
華德福教育推崇人與自然的貼近與和諧。幼兒園的活動重視季節交替,節令變換,孩子們用歌舞、遊戲、圖畫,以及色彩繽紛的手工製品慶祝各種節慶。
一張小桌子,上面隨意鋪上棉布,以當地當季的植物配合其它的自然物以及手偶,精心布置藝術造型,或者故事場景,孩子們透過季節桌可以感覺四季的變化與環境的關係。
華德福小知識:
強調愛與溫暖,注重精神、靈性的拓展
符合人們對童年、教育的美好理想,適合有靈性需求的人。
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
對物質泛濫的現實世界進行批判和反思,強調融入自然生態的理念。
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
教具採用天然材料手工製作,用勞動促進思維發育;
強調藝術教育
對藝術、美、想像力有獨特的理解和實踐,效果也很好;
親近自然
主張七歲以前的幼兒是完全的「感官體」:不是用頭腦記憶,而是靠感官學習。華德福園所強調天然的玩具:磨光的原木、貝殼、石頭、松果、核桃殼、棉繩、乾樹葉。
重視創造力、想像力
華德福教育相信:有想像力才有創造力。因此,從教室到玩具,華德福給孩子很大的「空白」,以誘發幼兒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重視既定的學習節奏
華德福重視節奏與次序,每年、每季、每周、每天都交錯著動、靜、呼、吸的課程。例如自由遊戲後,大家集合起來吟詩、唱歌,緊接著是外放的戶外活動,然後再用靜態的講故事來結束這個早晨。每天,孩子就在這一收一放的課程中,過著節奏分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