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建議:一個好習慣,讓寶寶遠離咳嗽、發燒、腹瀉……

@ 2018-01-03

寶寶一旦不舒服,父母們就會手忙腳亂的直接往醫院跑。遇到消化不良、腹瀉、普通感冒或發燒,醫生除了開點常備藥,叮囑最多就是:「喝水、喝水、喝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有的寶寶從小吃母乳,很少額外補充水分,特別是添加輔食後,嘗到了新味道,媽媽喂水就更加費勁。

每天應喝多少水?

寶寶生長發育快,一般情況下,需要的水分明顯要比成人多。到底一天需要喝多少水,要視月齡、溫濕度、活動量、體溫、奶水或食物中水含量而定。

1、添加輔食前:

著名兒科專家鄭玉巧的《教媽媽餵養》一書裡談到:

(1)6個月以內純母乳,可以不需要額外補充水。

(2)炎熱的夏季和乾燥的春季,可以適當補充。

(3)如果媽媽口味重,喜歡吃過鹹食品,寶寶也要相應補充水。

2、添加輔食後:

寶寶攝取水分的方式開始多樣化,具體計算方法:

總攝水量(喝水+其他食物裡吸收的水)=寶寶公斤數*對應的年紀需水量

具體參考:0-1歲為120-160毫升/每千克體重,1-2歲為120-150毫升/每千克體重,2-3歲為110-140毫升/每千克體重。

每次應喝多少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媽媽喂水次數和每次喂水量可適當增加。

1、6個月——3歲,孩子活動量增大,每次應在50~100毫升左右。

2、天氣乾燥、出汗、腹瀉等情況要適當增加飲水次數,而不是增加每次飲水量

每天什麼時候喂水?

1、早晨起床後

2、兩次餵奶或餵食之間

3、長時間戶外活動以後

4、洗澡後

5、睡醒後

6、本身有渴感,如舔嘴唇、嘴唇發幹時

7、長時間無尿、尿液偏少或顏色黃時

大量補水也有禁忌?

1、飯前:稀釋胃液,不利於食物消化、容易飽腹感。

2、睡前:容易尿床、夜驚醒、影響睡眠。

3、極度口渴時:寶寶容易氣短、出虛汗,血液濃度驟降,心臟負擔增加,嚴重的容易引起急性胃擴張。

4、不要認為喝水越多越「去火」。喝水太多會增加孩子腎臟負擔。只要感到渴,孩子都會喝水的,千萬別強迫!——《崔玉濤談養育》

什麼水寶寶不宜喝?

1、長期儲存、反復暴露在空氣中的「細菌污染水」;

2、反復燒開加熱的「重金屬濃縮水」;

3、各種添加劑、加色、加味、加溶解物的「調配飲料」

不愛喝水怎麼破?

一、道具轉換

1、用不同顏色的勺子直接喂水

2、用大人的杯子喂水(迎合寶寶對大人東西好奇的心理)

3、 準備奶嘴、吸管、開口等不同飲用方式的杯子,輪換喂水

4、準備兩到三個不同卡通形象的杯子,輪換喂水

5、準備兩到三個不同形狀的器皿,輪換喂水

二、遊戲互動

1、「細水長流」:一點點倒進寶寶的杯子裡,並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喝,進行及時鼓勵

2、「親親杯子」:媽媽首先親親杯子上的小動物,再讓寶寶親一下,最後鼓勵喝水

3、「榜樣示範」:每次喂水時,媽媽也自己準備個杯子,並進行大口、誇張的示範,引起寶寶注意

4、「喂小玩偶」:每次喂水時,旁邊可以擺放寶寶最喜歡的玩偶,假裝給小玩偶一口、給寶寶一口。

5、「一起數數」:每次約定好,數到幾,就喝幾口。媽媽可以邊數數邊轉圈,也可以鼓勵寶寶自己數數。

6、「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特別愛喝水,皮膚變得白白的、滑滑的,心地善良又漂亮,大家都愛幫助她」、「小魚齊齊特別愛喝水,他在海裡游來遊去,特別有力氣,小夥伴們都愛和他一起玩」等等,編故事讓寶寶愛上喝水。

7、「乾杯遊戲」:媽媽和寶寶同時喝水,並進行碰杯遊戲,比比誰喝的多。

三、選對時機

1、洗澡時,寶寶開心又放鬆,可以嘗試喂水;

2、公共場所時,看到其他小朋友喝水,立刻將杯子遞上去,利用「羊群效應」,讓寶寶學會效仿。

四、藉助味道

1、如果寶寶實在不想喝水,可以用新鮮水果或蔬菜煮成原味果蔬汁,此法只做暫時代替,開始就要調稀,每次都比上一次稀一點,讓他慢慢適應淡淡的味道。

2、補鈣或益生菌的沖劑,可以多放一些水,再如上法逐步過渡。

五、正面告訴

大一點的時候,媽媽可以正面告訴寶寶為什麼要喝水、喝水很重要,「就像離開水,花朵就會枯萎、小魚會死掉」。

喂水也要避免嗆水

1、新生兒: 45度角傾斜地抱起寶寶,喝完後也要豎起來拍嗝。

2、喂水可以講究方法,一旦寶寶喝水不要逗笑。

3、寶寶哭時,不要喂水;寶寶喝完,要大聲誇獎。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