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真的沒有「後悔藥」!然而,有許多後悔的父母!
面對自己養大的寶寶,突然地發現:乖寶寶突然變得多動、易怒、離群、孤僻、兇狠……
父母面對愛子束手無策 言無應答!罵不管用!
此時,她們無奈地說起孩子的問題!
有時,答案只有一句話「為時已晚」
為什麼?
因為他們錯過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時點0-6歲關鍵期!
0-3歲兒童大腦神經網絡建構80%
3-6歲大腦神經網絡建構剩餘的20%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源於6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
我們經常從新聞里聽到或看到種種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報道:因母親對兒女幼兒期的教育錯誤,兒女上小學就厭學、甚至退學。
因為上課坐不住,老師批評幾句,孩子心理承受不住,就死活不去上學!
這些父母也許不知道,孩子的行為與他們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儘管有遺傳問題,儘管有環境問題,但0-6歲孩子科學的教養方式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避、撒謊、依賴手機、愛看電視、頂撞父母、動輒易怒、還有打小朋友等「病態心理和行為」高發期在6歲左右和16歲前。
這個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都源於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
》》各位家長: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過下列問題?
01.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有效科學陪伴孩子成長?
如果你亟需掙錢,如果你事業太重要,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哺育,那你暫時不適合要孩子,否則,極有可能事業做大時孩子已經成陌路人……
很多家長用」經濟模式「養育孩子,如買了很多玩具,甚至網上傳出一位媽媽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結果3歲左右的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只要手機不給他就嚎啕大哭!地上打滾,當給到他手機立刻就不哭了,自己玩個不停!
專家指出:0-3歲兒童大腦神經網絡建構80%,是大腦神經成長,構建關鍵期,如果孩子每天玩手機超過20分鐘以上,大腦神經網絡就會遭到破環!結果孩子「智商、情商、靈商」指數就會下降!嚴重的6-16歲時就會表現:多動、易怒、離群、孤僻、兇狠……
言無應答!罵不管用!
02.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然而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願意關心別人的人;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然而是一個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願做這類事的人;
建議您要考慮一下,把孩子送到專業早教機構,你和孩子一起參加關鍵期的訓練,這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6-16歲就不會表現出:自私,冷漠、不專注等狀況。
專家指出:很多父母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孩子成長過程中」專注能力「極差,上學就很笨!很多家長看孩子玩耍,經常打斷孩子的遊戲,結果孩子天生的專注能力遭到破壞。提醒各位家長,0-6歲期間在遊戲中訓練專注力,是最好的方法。
03.你是否知道孩子身心發展的幾個階段的關鍵期
每階段你需要做什麼來完成對他的「身心養育」?
撫養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在後?哪些是基礎性的身心撫養,哪些是影響一生的撫養?如果你以為你的孩子生出來後會自然長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會失望,後悔的是你!吃虧一輩子的是孩子!
心理和身體發展有關鍵期: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你再行動已晚。
專家指出:0-6歲關鍵期指標
0--1歲:大腦神經網絡建構「八大飛躍」發展的關鍵期!
0--3歲:「人格、習慣、性格」的養成關鍵期,要不斷的用環境和條件反射刺激去影響孩子的發育。
0--6歲:「九大智能敏感期」訓練和激發的關鍵期!
0--6歲:「機會腦、環境腦、情緒腦、結構腦、網絡腦、動態腦」六大腦的激發和訓練培養關鍵期。
0--6歲:「智商、情商、體能商、環境商」進行環境影響和刺激!
抓住8大飛躍,9大敏感期,你的寶寶定成材!
做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育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孩子言語發育需要「愛的聲音」】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這種人在需要與人交流或溝通時往往具有障礙。
這種障礙出現在幼年1.6-3歲「語言敏感期」,當人6歲左右就會表現出來,一般孩子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不是他乖,而是他的言語表達出了問題。俗話說:人怕登高當眾講話!進入青春後期至婚戀期(一般20至29歲)時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在人初生的前3年!在人最無助的前3年!孩子需要父母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還需要經常看到「人臉」,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人和他聊天、說話!這是最低需求。
其實很多神童就是在3歲前培養出來,利用語言關鍵期,父母和幼教老師為他讀誦大量文章、經典、各種語言信息,充分刺激大腦語言神經網絡建構。
提示:
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3歲左右)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人在照顧時,言語表達一定要多……
為他讀誦大量文章、經典、各種語言信息,充分刺激大腦語言神經網絡建構。
當然0-6歲關鍵期內,不止語言關鍵期一個,還有4.5-5.5歲閱讀關鍵期、3.5-4.5歲藝術關鍵期、2-4歲秩序敏感期等9大敏感期和0-1歲的8大飛躍期!
【在孩子6歲前,對他說「不」!】
身心撫養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可令許多家長困惑的是:他們用全部情感和心血培養起來的寶貝,卻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麼陌生,那麼敵對,那麼可怕……
有的孩子在父母看來一直挺老實的,怎麼有一天就讓家長不再省心了呢?
甚至,自己對孩子那麼好,有一天他怎麼就因為幾句話居然自殺了?有的稍不滿足他就離家出走了呢?
原因在於:孩子的成長需要「理性的愛」,不是「過渡給予」,「過渡滿足」,更不是「百般遷就」!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在孩子3-6歲,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學會,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大鬧一場,然而這樣的經歷是鍛鍊他忍耐、毅力最好方法。
父母若在3歲之前,最晚別超過6歲,要對孩子說「不」,他儘管會因為你的拒絕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
可是你若等他6-18歲,你再開始對他(她)「說不」時他不會再哭鬧、再氣噎,也不再打滾。他(她)會離家出走,他會服毒自殺、他會跳樓方式威脅父母,因為那時候他(她)已經有對付你的各種能力和選擇。所以,父母的養育之愛要有理性和科學的方法。
提示:獨生子女,確實做到很難,特別是隔代溺愛幾乎無法迴避!全家給孩子養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很多家長不得不送到科學的專業一些的關鍵期訓練中心,實在是明智之舉!
【0-6歲時的耳聞目睹決定人的觀念】
人們通常認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對其教育,對其講道理之後才會形成。
但多數人不知:孩子在聽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經在形成某種看法。所以說「看到」比「看懂」重要!「聽到」比「聽懂」重要!
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聲大哭時,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罵。而是安靜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著他的哭一樣,他看到這一幕後就會明白:自己這種故意哭鬧對父母沒有作用,以後他就不會再這樣故意在父母面前發脾氣。
0-6歲,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親,然後就是父親。到了幼兒園,模仿人是老師,然後是小朋友!
一般而言,人的長相大多取自遺傳,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觀念則完全取決於父母和老師和朋友的言談舉止。
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養自己的言談舉止,在家庭中盡顯父母的善良與榜樣,在談吐中表現文雅與謹慎,在處理各種意外事務時有理有節。
提示:
在早教機構里,老師的修養、言談舉止、人格善良、談吐文雅、處理事務要有理有節才能成為孩子的模仿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