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本是中老年人由於年紀增大,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而引發的疾病,但由於現在「低頭族」「上班族」不正確的體位、姿勢和長期缺乏活動,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頸椎病。
相信一定有人聽醫生說,頸椎病不僅會壓迫神經、血管,嚴重時還會壓迫心臟!
這是為什麼呢?
頸椎病實際上是一個疾病類別,廣州軍區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建華介紹, 頸椎病根據臨床症狀大致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和脊髓型、混合型頸椎病。一般神經根型在臨床上最常見,而一旦出現脊髓型頸椎病,常常症狀比較嚴重。頸椎病出現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時,除了頸部不適,還會出現頭暈、身上有束帶感、手指不靈活、走路不穩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導致癱瘓。
隨著對頸椎病研究的深入,發現頸椎病除了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疼痛等一些常見症狀外,還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統。
由頸椎病引發的心臟不適症狀,醫學上稱為「頸心綜合徵」或「頸源性心臟病」,主要症狀包括如心前區作痛,心律失常,還會有胸悶不適感、心悸、氣促等。
心前區疼痛稱其為「頸性心絞痛」,心律失常稱其為「頸性心律失常」。
醫生解釋,引起頸源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自頸椎和胸椎發出後分布到心臟病影響心臟的活動。
當頸椎出現病變時,會壓迫到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支配心臟的神經繼而引發心臟疾病,於是就表現出了類似冠心病、心絞痛,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心臟病症狀,容易造成誤診。
1、調整枕頭與睡眠體位。
首先是枕頭的選擇。若引起頸椎病的病因是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後緣有骨刺者,枕頭可稍低。
如果病因是椎管後方韌帶肥厚內陷,對脊髓後方形成壓迫者,可將枕頭墊高,枕頭的形狀最好是元寶形。
其次是睡眠體位。可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不宜俯臥,要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彎曲狀態。
2、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
A、不斷改變頭部及頸部體位,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
B、工作時間較長時,要定期遠望。
C、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使之與身體相適應。
3、自我牽引。
雙手十指交叉合攏,舉過頭頂放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5~10秒,連續3~4次,即可起到緩解椎間隙壓力的作用。
4、服用適當的藥物,如復方軟骨素、維生素E等。
5、佩戴簡易頸圍,可限制頸部過度活動,同時起到頸部支撐作用。
頸圍的製作:用硬紙殼剪成高領狀使之高度與頸部相適應,外包絨布。
6、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